城市人才反哺農村的重大意義
第一,城市人才反哺農村是促農發展的戰略舉措。在全面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今天,我國農村現代化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農村社會結構日益“空心化”,農業現代化要求的適度規模經營起步艱難。表面上看,農村發展滯后,是科技貧困、信息貧困、金融貧困、公共服務貧困等經濟社會發展的滯后;但從深層次看,則是人才貧困、素質貧困。因而,引進新的生產要素,不僅要引進雜交種子、機械這些物的要素,還要引進具有現代科學知識、能運用新生產要素的人。從我國農村發展的現實看,實施人才反哺,加強對農村人力資本的“造血式”投入,能整體提升農民的信息獲取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從而促進農業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第二,城市人才反哺農村是以城哺鄉的重中之重。長期以來,我國人才資本投資偏向城市,廣大農村向城市源源不斷地輸送了大量人才資本,而城市對農村人才資本方面的回饋卻乏善可陳,農村人才資本凈流出態勢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勢,城鄉差距從人才資本領域擴大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在城鄉統籌發展中,國家和城市應當更多更具體地對廣大農村地區人才資本積累負責,體現國家對農村的關懷,顯現城市對農村的“反哺”與“報答”。
第三,城市人才反哺農村是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從國外的實踐來看,一些發達國家在起步階段,也基本上都奉行人才資源反哺戰略。1970年,韓國開展“新村運動”,對全國3.5萬個村,每個村都派3至5名“新村指導者”,手把手教農民致富,一直到整個村子富裕起來;瑞士等國的農場經營人員要求至少接受九年教育且在從業前必須進行技術培訓和實習;日本還開設“營農大學”,招收高中畢業且有農業實踐經驗的農民入校學習培訓;在法國,要求只有經過農業技術培訓的人才能取得農業經營者資格并享受國家的農業補貼與優惠貸款,等等。現代化發展的規律和國際經驗,為我國實施“以工哺農、以城哺鄉”戰略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在目前的發展階段,城市對農村人才反哺不僅需要、可行,而且以人才反哺能帶動資金、科技、信息、管理等關鍵要素向農村流動,可望發揮人才資源在各種要素組合中的“放大”、“倍乘”效應。
城市人才反哺農村的路徑選擇
強化政策推動。從屬性上說,工業化階段的農業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這種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相統一的定位,決定了如果完全按照市場規律的運行方式,生產要素必然會發生從農村到城市的單向凈流動,所以,推動城市對農村的人才反哺,需要行政力量的介入,從而遏制市場機制的負面作用,引導人才資本的有序流動。但是行政力量的過度介入,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要素配置對行政體制的路徑依賴,削弱市場活力。因此,推動城市對農村的人才反哺,同樣需要發揮市場的力量。在表現形式上,行政力量推動的反哺表現為政策的引導和制度的規范,市場力量推動的反哺則表現為城市人才向農村的擴散效應和涓滴效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當前農業的弱勢產業地位,市場機制的負面影響被無限放大,因而在人才反哺中,政策的引導和制度的規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著力教育培養。城市對農村人才反哺,說到底是一個造就有現代農業思想意識和工作技能的新農民問題。在教育經費分配方面,必須保證向農村傾斜,鼓勵城市一對一援助有條件的農村普及義務教育,提高農村基礎教育水平。城市必須開放優質教育資源,在高等院校、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設置、學科建設方面,將農村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作為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以高度重視,培養具有較高學歷、掌握一定知識與技能的新型農民。同時,鼓勵廣大農民就近參加多種形式的技能培訓,引導城市具有培訓、指導能力的人才深入農村幫助農民發展新型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加大創業扶持。當前,留守農村的絕大部分是低人力資本的勞動者,對他們的培養培訓固然重要,但更有價值的是引導和鼓勵新一代大學生和城市相關居民到農村創業,引導和鼓勵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回鄉創業,把大學生和城市部分居民、回鄉創業農民工培養成新時代的新農民,加速農村的人才資本積累。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級政府為這些新農民的進入提供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加大財政對農村人才創業的支持力度,加強金融信貸對農民的服務,對農村人才創新創業給予最大支持。
進行輿論引導。在全社會樹立城市必須反哺農村的觀念,提高農村人才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加大對城市人才反哺農村優秀典型、先進人物的表彰與獎勵。對在這一方面已經做出成績、具有成功經驗的地方政府、優秀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加以宣傳與嘉獎,在全社會形成一種關心農村經濟發展,愿意為農村建設服務的輿論導向。
(許冰凌 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人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