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人的春意里,大地萬物又勃發出新的生機。這生機,不僅萌發在阡陌原野,也在城市的變遷中升華。在人口多的豐城市和面積大的修水縣,人們已在播種、培育一粒粒城市化進程希望的種子,這些種子是城市化的一個機遇,也是農民的一個新機遇,一個融入城市生活、提升生活質量的新機遇。
給村民預留未來20年人口增長的發展用地
一項新舉措讓一個不可能解決的難題解決了。
豐城市河洲街道小橋老基鄒家村地處豐城市新老城區結合部,是城市發展的咽喉所在。村前一塊70多畝的土地幾年前被政府收儲,計劃建設有精神病科的市第四人民醫院,因遭到村民反對而擱置。2010年9月,幾乎在一夜之間,這塊地被村里私自瓜分,201個地基破土而出,戶戶有份并打算對外出售。
針對這一棘手問題,怎么辦?
在許多人眼里,這似乎成了一個不可能解決的難題。面對難題,豐城市委、市政府不回避,也不盲動,而是認真調查、分析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市、街道干部組成了14個工作組,深入到鄒家村走訪調研,河洲街道黨委書記曾建平更是進到鄒家村的祠堂,與當地百姓進行面對面溝通。通過細致的工作,他們發現在鄒家村村民頂風違法背后,是出于對未來生存與發展的擔憂:村里的地不斷被征用,未來在城市的包圍里,村民擔心失去土地后將以何為生?
找到了癥結,豐城市委、市政府在調研的基礎上,及時出臺系列政策,為村民解決后顧之憂。其中最具突破性的一條就是為他們在城市里留下20年的發展用地。
以鄒家村為例,政府在未來城市物流、商貿區為村里劃出一塊74.6畝的發展用地,包括人均27.2平方米的居住用地,人均2.4平方米的市場用地,人均5平方米的集體經濟用地。同時,按照現有人口30%(每年按1.5%人口自然增長率),預留了未來20年人口增長的發展用地,人均34.6平方米。
好政策讓村民們安了心,全村百姓都自愿拆除了地基。村民鄒建平說,市政府讓農民看到了未來生活的依靠,看到了融入城市生活的美好前景。
全程負責此事的豐城市委副書記鄒小平深有感觸:征收工作的核心是堅持群眾利益。在征收過程中,我們要時刻換位思考:假如自己是被征收戶,假如被征收戶是自己的親人,自己該怎么辦,會怎么辦?從而讓征收工作始終堅持以群眾利益為核心,替群眾打算,為群眾謀劃。
農民進城保留農村戶口,還可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一群務工農民在修水縣何家店返鄉創業園里過上了城市里人的生活。
馬坳鎮塘山里村村民甘曉琴現在的身份是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的絲印部主管,她很享受目前的生活:每天和丈夫散步去上班,念六年級的兒子在附近的縣六小上課,放學有校車接送。他們家住在一套一室一廳里,那是政府提供的公租房,連續住3年以上,他們可按成本價購買。
何市鎮火石村村民劉成華是另一家公司的車間主管,38歲的他已有23年的打工經歷,期間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最不忍的是每年春節后的離別之苦,他們也曾帶著孩子去務工地讀書,交了高額的贊助費不說,地域、身份的隔閡讓孩子很難融入當地同學當中,每次開學,孩子都哭喊著不要上學。如今,劉成華與妻子黃禮花都回到了修水,一起上下班,兩個孩子也在身邊,就讀于縣城的中小學。“這才是家的感覺?!闭f這句話時,劉成華的眼圈里噙著淚花。
是修水縣一項在全省率先實行的政策成就了他們的幸福。今年初,修水縣出臺了《關于鼓勵農民進園就業加快城鎮化進程的若干意見》,讓農民“進城創業就業,就能安居樂業”。根據該政策,進城務工農民享有“五個不變、五個納入”,即土地承包經營權、山林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計劃生育政策,惠農補助政策,深山移民和地質災害移民政策等農村政策不變;同時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城鎮教育保障體系,城鎮醫療、養老保險體,城鎮就業服務保障體系,城鎮優撫保障體系。
作為落實這一政策的重要保障,修水縣今年計劃建設4000套公租房給進城創業就業的農民工。首批400套公租房已在何家店返鄉創業園投入使用。它們以企業租賃的方式,分配給職工。像甘曉琴、劉成華這樣的“雙職工”務工家庭,都分到了一套一室一廳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公租房小區附屬設施一點都不缺,除了幼兒園外,還有食堂。
修水縣中小企業局局長劉泰山說,盡管這一政策實施不到三個月,但幾個利好便已顯現:一是為縣里留住了大量人才,特別是高端的技術、管理人才。修水縣是人口大縣、務工大縣,經過這二三十年的務工經濟洗禮,一大批出外務工者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管理經驗。他們的回歸,給修水帶來了產業,帶來了發展。二是為城市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回歸的創業者、務工者都有迫切改善生活的愿望、能力,他們成為拉動城市內需的新動力。三是增添了社會和諧。以前被迫留守家鄉的孩子能和父母在縣城團聚了,這些孩子僅憑一張工業園出具的證明,便能就近讀縣城的學校。
訂單式安置,把安置房建在市場經濟最活躍處
一次偶然的考察催生了一種新的安置形態:訂單式安置。
云南盛世同創控股企業集團將在豐城市投資興建一座商貿物流城,公司老總邀請豐城市委副書記鄒小平等前往昆明考察其現有商業模式。在市場中,鄒小平發現倉儲是其短板,商家需要貨時還要到很遠的倉庫去調動。公司老總也坦陳:這是讓他們最頭痛的事,既增加了時間成本,又讓市場很混亂。
鄒小平靈機一動,一個雙贏的構想脫口而出:在豐城你將沒有這個煩惱,把農民的安置房建在你的商貿物流城旁邊,你可租他們的房子做倉庫,農民也可以依托商貿物流城就業、增收。
回到豐城之后,這個構想很快變成了行動。即將動工的商貿物流城旁劃出了一塊安置用地,用于周邊村莊的安置。云南盛世同創控股企業集團甚至提出,由商貿物流城與政府簽訂合同,將農民安置房整體租下來,再分配給進場商家。
具體負責操辦此項事務的劍南街辦黨委書記袁斯斌介紹說,定單式安置是個新鮮事物,政府和村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今年,他們將從兩個小村開始試點,采取自愿的辦法,讓村民在原有模式與新模式間選擇。
袁斯斌有信心做出一個樣板來。他說,被征收土地的農民與城市化進程本是利益共同體:農民因城市化而提升生活質量,增加就業機會與收入;而城市化也因土地征收而推進,城市經濟進一步壯大。在操作過程中,我們要順應這個利益共同體,讓被征收戶共享城市化進程成果,融入城市經濟發展之中,實現共同富裕。
與新城共成長,城市化進程能夠承載農民的下一站幸福
修水縣義寧鎮良塘村村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新城區建設一定要成功。
兩年前,60歲的村民陳國怡第一個在房屋征收協議上簽了字。今日,當他看到在被拆的村莊上,一座新城拔地而起:醫院、學校、市場,還有被征收村民的安置小區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的繁榮景象,十分欣喜。
走在這個被稱為良塘區的新城區里,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建材家居市場、贛西北農副產品小商品批發市場、良塘汽車交易市場、茶葉交易市場和物流園區等專業市場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之中,而良塘村的安置小區便置身在這些市場的周邊。
“在以前的安置中,被征收土地的農民總是被一步步邊緣化,被迫搬到城市的邊緣。那里公共服務配套不好,就業環境更差?!毙匏h委書記黃斌說,“而修水縣此次把黃金地段給村民安置,目的便是讓他們與新城一起成長。既讓他們融入城市的生活之中,更融入城市的生產之中。實現無縫對接?!?/p>
這種對接,建立在修水城市化進程的決心與信心。黃斌認為,城市化進程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而修水縣區位優勢明顯,縣城與長沙、武漢、南昌和岳陽、九江等大中城市的距離均為200多公里,受大中城市的輻射和吸納作用較弱?!凹仁沁吘壍貛?,更是區位中心”,具有城市崛起的天然優勢。近幾年,修水縣啟動了新城戰略,明確提出加快建設三省九縣邊貿中心,構建區域大物流格局。
良塘村民已從自身經歷中感受到了城市發展的脈動。去年,陳國怡搬進了他的新家——良塘村第一安置小區。他擁有4套房子,3套80平方米的,一套120平方米的。其中大的自住,小的以每月300元的價格出租。同村村民渣水生分在第二安置小區,目前尚未完工。根據政策,他擁有2套80平方米、3套120平方米的房子。為了今后的發展,他還在附近市場買了間店面。
讓他們感到滿意的是新建的修水二中,“孫兒孫女都在那里上學,每個教室都配置了電子白板,全部采用電子信息化教學”,還有新的縣人民醫院,漂亮、環境好,有個頭痛腦熱的不要再跑以前的村衛生室了。
而更讓他們憧憬的是未來新城市場的繁榮,那是全體村民未來生存、發展的依托。他們堅信,城市化進程能夠承載他們下一站的幸福?!?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