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1:建國以來首次城市化率排行榜發布城市化率統計標準:中國非農人口占總全國人口的比例
時間:2012-03-27 10:26:03
來源:城市化雜志
峰會上發布了《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這是首次通過中國非農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比例發布的城市化率,是比較全面、系統地評價中國城市化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從報告中,記者注意到一組數據:解放初期,我國城市化進程緩慢,城市化率較低,1949年城市化率只有17.43,到1952年城市化率反而下降到14.4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城市化率也由1978年的15.82提高到2006年的32.53%。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在《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簡稱《報告》)序文中所說:“目前,中國已進入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及時總結我國城市化的經驗、教訓,不僅有利于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保證我國城市化進程順利和諧有序進行。提高城市化率,如今也已受到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所以,客觀、準確、及時地發布中國城市化率,有利于國家和各地政府制定出正確的大政方針。”“《報告》系統梳理了建國以來我國城市化發展歷程與變化規律,首次發布城市化率,較為詳實地分析了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化發展狀況,填補了我國城市化研究體系中的一個空白。”
“這是迄今為止第一個全面系統、科學分析我國城市化率方面的研究報告,可用作相關科研院校和機構的參考資料。”國務院原參事王秉忱在峰會上發布《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王秉忱說,《報告》通過對政策背景、國際背景、經濟社會背景等方面進行的全面分析認為,面對中國處于城市化加速階段的客觀現實,迫切需要一個組織機構來定期發布中國城市化的最新狀況,以利推動中國城市化能夠有序、和諧地向前發展。
針對我國的城市化發展進程經歷了解放初期、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與改革開放等特殊時期,《報告》在進行城市化率統計與計算時始終堅持“尊重歷史、立足長遠;實事求是、數據說明;尊重科學、不斷完善”三大原則,十分難能可貴,相信隨著城市化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國的城市化率發布工作將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得到完善。
談及調研報告的研究價值與歷史意義,專家表示,本次發布的中國城市化率將對總結和研究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促進中國社會經濟和諧科學發展;第二,有利于地區協調發展;第三,有利于提升城市活力;第四,有利于增強城市發展后勁;第五,有利于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第六,有利于總結中國改革開放30年之城市化成就。
據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負責人介紹,自2007年11月成立以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直接指導下,委員會專門成立了中國城市化率課題研究小組,并將城市化率研究課題納入了“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工程”的重點攻關研究課題。研究小組調閱了中國自解放以來城市化率的相關文獻資料,發現我國的城市化率統計工作較為零散,一些研究機構或單位統計的城市化率也較為零碎,很少有深入、系統、全面研究中國城市化率方面的報告,特別是解放初期與文革期間的更為少見,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首次對建國以來我國的城市化率展開了全面、系統的調研工作與數據統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城市化也日益加快,其城市化率的變化也很大,例如流動人口增加、農民工大量進城,這就在客觀上過快、過多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而城市化率則是衡量一個城市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城市化水平的整體評價體系雖然包括下列一些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實際包括非農業人口、居住城區的農業人口和流動人口)、適齡人口中入學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市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鋪裝長度、城市用自來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積、萬人擁有醫生數、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等。
課題研究小組表示,城市化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結果,它受著非常復雜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城市化發展進程經歷了解放初期、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與改革開放等特殊時期,因此,在進行城市化率統計與計算時堅持了以下原則: 1、尊重歷史、立足長遠;2、實事求是、數據說明;3、尊重科學、不斷完善。“我們把‘尊重科學、不斷完善’作為當前打好基礎和著眼長遠的工作準則。對涉及城市化率的所有數據,我們都采用國際慣例的計算方式(城市化率=城鎮非農人口/總人口×100%)來進行統計。我們相信,隨著關于城市化方面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國的城市化率發布工作將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得到完善。”
簡單地說,城市化就是一個把傳統的鄉村社會轉變為現代先進的城市社會的歷史過程。城市化率則是一個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標桿。對中國來說,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農民問題。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必須統籌考慮解決“三農”問題。在中國城市化率發展快的地區,一些城市就是通過讓農民變市民這一過程既解決了“三農”問題,又提高了城市化率,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通過發布各省市的城市化率,既能展示城市化水平較高城市的風采,同時其成功經驗也能被別人所借鑒,這必將有利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調研小組負責人透露,本次發布城市化率雖然采用了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這一指標、來衡量城市化發展水平,但是由于中國城鄉分割、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等因素,造成了我國非農人口統計口徑尚存“漏洞”,城市化率指標存在單一性。
綜合本次發布的數據以及在調研、統計、計算過程中的深切體會,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表示,在以后的城市化率統計工作中,要將城市中一定時期的流動人口和農民工納入“非農業人口”的范疇。目前,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對城市中的流動人口和農民工的統計不甚完善,對流動人口的管理政策也比較失當。現如今,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是城市化的必然現象,是城市化的積極因素。流動人口是農村中文化層次較高,整體比較優秀的群體,也是城市化中最活躍的有利因素之一,應是準城市居民,因此,今后統計城市化率時建議將在城市中有固定居所的流動人口納入其中。同時,針對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的加快和加大,城市化率的變數也會增大,因此,建議要從具體情況出發,有的放矢、實事求是地動態掌握中國城市化率的數據,并定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