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多小巷,很多僅容一二人通過的背街小巷,密密交織,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通道,透出城市生活最底層的氣息。因為巷子小,所以車難進,平時不為人關注。在武漢,這樣的巷子有883條。
比起數千條城市新建大道,883條小巷并不起眼,但是,當政府大力啟動提升小巷環境的“883工程”時,人們發現它牽動的不僅是小巷居民,更贏得了所有市民的心。小巷路面硬化后不再泥濘,窄小空間實施了立體綠化,破舊公廁修繕后煥然一新,這些變化就發生在身邊,人們不禁由衷喝彩。近年來,南京、揚州、烏魯木齊、長沙等城市,也紛紛下大氣力改造背街小巷這些“被遺忘的角落”。
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大工程、大項目遍布各地,領導干部當然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抓大”,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因此輕視小巷里的事情而“放小”。有人說得好,通衢大道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面子”可以充分展現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而“里子”的好壞則檢測了城市文明水平、宜居程度。在不少地方,背街小巷晴天塵土飛、雨天泥水濺,路不平、燈不明、排水不暢,生活垃圾隨處見,這與主干道的高樓林立、光鮮亮麗形成鮮明對比,如同孔雀開屏,人前光鮮,背后難堪;又如繡花枕頭塞糠殼,徒有其表。
小巷雖小,意義不小。“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樣富有詩意的美景,是產生于小巷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則反映了衙外小巷的民生多艱。小巷是民之所聚、民之所生、民之所呼的地方,焉能疏于查聽、失于善治?
城市居民許多住在背街小巷里,弱勢群體多徘徊于尋常巷陌,民生話題常在閭閻話短長,對小巷的重視態度與呵護行動,折射出治理者以人為本的理念,表達了城市管理者親民愛民的真誠,實乃“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生動體現。
沒有什么小巷是完全孤立的,通過曲曲折折的小巷,總是可以與城市大道相溝通。小巷通達大道,這是一個富有哲理的事實。在治理城市的思路上,往往在處理大與小、顯與潛、人與物的關系中創生智慧。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和協和廣場并不是城市的全部,那些小巷和街角的咖啡館,還有錯落有致的民居更為動人,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巴黎由一個個舒適生活場組成,而不是冰冷的石頭組合。
在壯觀的城市中,小巷可能是不起眼的角落,卻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和價值。試想一下,在治理者的視野中,類似背街小巷這樣的地方還有多少?在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光環之下,還有不少艱難經營的中小企業;在氣勢恢宏的示范校、重點校之外,還有艱辛維持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在少數人狂掃奢侈品之時,更有艱苦度日的低收入群體……
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尤其是在一些“葉子”夠大夠醒目的時候,更會讓人產生錯覺。在高速前進的時代,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治理者們需要警惕對“通衢大道”的狂熱追求,多一點小巷意識,多一些小巷情懷,把發展圖景向現實難處、人心深處傾力描繪,此為治世的正途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