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陜西寧陜縣這個“窮縣”辦出了“富教育”,當然值得肯定。但這條新聞為何經新華社報道后,會受到媒體和公眾的高度關注和跟帖贊譽,卻值得分析。
顯然,公眾的好感并非“平地風浪”。一直以來,政府“三公”消費廣受公眾詬病,自中央各部委“曬三公”首開新風,地方政府跟進以來,公眾對各級政府廉政的寄望日高。在寧陜縣,“三公”消費似乎沒什么“市場”。縣里規定:包括書記、縣長在內,出差住宿費嚴禁超標,不準新修辦公場所,嚴格控制公費考察、全縣領導干部3年內不得換新車,嚴禁超標準購置交通工具等,節省資金投入教育事業。
懂得心疼人民的血汗錢,這樣的人民政府,公眾自然發自心底地擁戴。
更令公眾感動的是,當地還賣掉政府辦公樓興建學校。這與那些因大修大建、專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而被民眾捅上媒體的地方政府相比,寧陜縣的作為不僅接“地氣”,還帶著一股“浩然正氣”。
黨和政府就應該這樣代表人民的利益、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寧陜縣的作為,自然贏得一片掌聲。
寧陜縣的干部接受采訪時稱,寧陜有地域的特殊性,在校學生不足萬人,基數小投入可控,寧陜經驗并不具備可復制性,不希望給其他地區帶去壓力。有評論認為,這生動地折射了當下社會變革的困境:與大家步調一致則風平浪靜,哪怕一起挨罵;一旦跨前一步,便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在我看來,這一方面說明寧陜干部懂得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另一方面,更說明寧陜的領導干部分析問題講求實事求是。“寧陜模式”能否復制,還要看各地的實際情況而定。但有一點十分明確,寧陜其實并不害怕成為“眾矢之的”,如果害怕,那這屆班子就會甘當“鄉原”,亦步亦趨,又怎么可能邁出這堅實的一步?
代表人民意志的領導干部就應該擁有正確的政績觀、價值觀,甘于犧牲自身利益、胸懷民生、襟抱長遠!
陜西寧陜免費教育因何廣受關注?顯然,公眾關心的不僅僅是“寧陜模式”能否復制,更是“寧陜模式”后面一個責任政府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