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商家云集,營銷手段推陳出新看點多多。全球連鎖家居大賣場宜家,爭取回頭客就頗有一招。甭管你是誰,只要填張表格,即可成為宜家消費者俱樂部的注冊“會員”,有了這身份,你在購物后可上宜家餐廳喝杯免費咖啡歇歇腳。
任何營銷手段都有“兩面性”,保不定會突然“奏”出點不太愉快的“小插曲”來。就說宜家,這兩個來月,其賣場內以供“會員”們喝咖啡歇腳為主的宜家餐廳,在每周的周二和周四,總有一個中老年群體不約而至。他(她)們中的一多半已退休,以阿姨爺叔輩居多。
于是乎,宜家餐廳在上述特定時間段,成了阿姨爺叔們聊天交友的社交場。這些“特殊會員”閑來無事,占位時間長,一回兩回可以,每周固定時間都如此,宜家不高興了,也吃不消了,發了份欲“分流”阿姨爺叔們的“告顧客書”,用詞卻不夠委婉,結果“分流”未成,反惹火了一部分阿姨爺叔。
如果不是把它作為一種營銷策略“刻意炒作”,這件事,以及所帶來的不便與不快,的確讓宜家不爽,也令阿姨爺叔不開心。一方面,宜家終究是商家不是公園茶樓,另一方面,確有一部分退休的阿姨爺叔,缺乏合適的“宜家”作為聊天交友的去處。
若說如今上海所有社區都已建有老年活動室尚缺底氣,但所有居委會的確都建有老年活動室,都裝有空調,可自帶茶水消遣白相。因此,難免有人會說,阿姨爺叔們占商家的餐廳“閑白相”,實在叫做“不識相”。
可這些阿姨爺叔并不歡喜那些社區活動中心,有人認為那里太吵鬧,有人則覺得那里只有唱歌、跳舞、打麻將之類的活動,“局限性”太大,人氣不足,空間也小。據早報評論員日常觀察,在居委會活動室消遣白相的大多是高齡老年人,很少有腿腳尚靈便的阿姨爺叔輩。再則,如今的阿姨爺叔輩絕大多數有文化,“擠”在居委會活動室做麻友往往自認為沒情調、缺品位。挺自然亦挺無奈,宜家餐廳這一并不適合阿姨爺叔們聊天交友的場所,正好成為他(她)們“矮中取長”的“宜家”。
然而,宜家畢竟是商家,宜家餐廳也不是純正的社交場。阿姨爺叔們若要繼續定期聚首宜家,而宜家若要避免矛盾激化而被輿論扣上歧視老年人的大帽子,則雙方最好推舉各自代表如朋友般坐下來商量,尋求一個兩全其美的折中辦法。
坊間傳言,宜家也有懷疑:阿姨爺叔們之所以定期聚首宜家,背后有個通過收費專為中老年相親的“社交組織”在刻意安排——刻意就刻意在選擇宜家作為約會場地,組織方可省卻一筆“場地租賃費”;此外,該“社交組織”還涉嫌盜用市人大代表柏萬青合法注冊的“中老年陽光單身沙龍”從事相親活動。如果情況真是這樣,那么,本市工商、民政機構,就該站出來調查與監管。因為前者涉及維護企業正常經營秩序,后者涉及對社團組織的依法管理。
就事論事之后,早報評論員尤要強調:宜家被一部分阿姨爺叔們選作“宜家”,可不是一則好玩加有趣的社會花絮。它的背后是上海作為中國老齡化城市面對“銀色浪潮”沖擊所生發的最新尷尬,若政府再不把老齡化問題作為上海的“頭等大事”之一來真抓實抓,日后由這類看似“好玩加有趣”的事兒帶來的尷尬肯定會越來越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