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0日《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實施后,防腐劑被嚴格限制。或許受此影響,往年保質期動輒三四個月的月餅,今年保質期大多縮短。廣州質監局人士強調:“月餅的保質期與防腐劑之間沒有必然的關系,月餅的保質期主要還是取決于月餅企業的不同工藝。”(《珠江晚報》9月5日)
與上面這句類似的話,我在好幾個媒體上都看過。我感覺,這句話太絕對了。幾天前新華社報道:超市中同一品牌散裝月餅,生產日期有的是7月3日,有的是7月26日,但關于保質期卻都寫著“請在9月30日之前食用”。這又是為什么呢?
把媒體上關于月餅保質期的信息匯總,我們會發現,保質期與這幾個方面有關系:一是與防腐劑多少有關。“防腐劑添加多少確實是月餅‘長壽’的秘訣之一。”上海現代食品工作室高級工程師汪國鈞告訴記者,大企業對防腐劑的把控比較嚴格,但通過小賣部乃至部分超市銷售的散裝月餅生產廠家,依然大量添加防腐劑保鮮。二是與原料有關。“所用原料是影響月餅保質期的因素之一。”北京一大型超市的工作人員解釋說,水果、奶油口味會比五谷雜糧口味的月餅保質期稍短些,而油糖含量較多的月餅也不易變質。三是與生產工藝和包裝有關。月餅保質期從烤制出來那天開始算,由殺菌和烤制溫度決定,如月餅烘焙中心溫度要達到85℃,并在一小時內包裝。現在大廠家生產月餅一般用真空包裝,內包裝內放入干燥劑,有了這些,月餅保質期才得以延長。
上述只是定性分析,保質期和上述因素之間,定量關系是什么?商家為一盒月餅貼上保質期標簽,依據是什么?可能他們也拿不出依據。最大可能是,某個企業對自己的月餅設定一個基本保質期,根據不同原料和包裝適當調整。總而言之,這個保質期是筆糊涂賬,也是商家的良心賬。為什么保質期是90天而不是60天,商家說不出根據,只是覺得這樣可以便于銷售吧?而且,月餅花樣連年翻新,似乎也沒有任何監管部門能給出某種月餅正確保質期是多久。當月餅標明保質期是90天,我們可能無法知道究竟是長了還是短了。
那這個無處生根的保質期有什么意義?有的。盡管沒有依據,可一旦商家自己標明了,就成了標準,過了這個期限就不能銷售。正因如此,商家肯定會盡量把保質期寫得長一點。就標個60天吧,兩個月后誰還會吃月餅呢?消費者只有發現在保質期內,月餅已經變味、長毛,才可能向商家索賠呢。
但是,對月餅保質期,從商家到消費者,都可以是筆糊涂賬,唯獨監管部門不能如此。監管部門應掌握本地不同原料、工藝、包裝的月餅保質期參考數據,企業標注的如與標準相差過大,則要調查原因,區別處理,努力使保質期相對正確,這才能成為月餅銷售和貯存的一個指標,從而讓老百姓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