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故現(xiàn)場答記者問時,溫家寶總理就事故善后問題提出了“人性化”的理念和原則。他動情地說,“誰都有父母、丈夫、妻子、兒女,誰都有親人,親人遇難失去了生命,是多少錢買不回來的”。各級政府部門在行政處事過程中,抱持這一種悲憫情懷,抱持“視民如傷”的行政意識,抱持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的換位思考,也許就能把更多安全隱患消于無形,就能把更多矛盾問題化于無形。
“人性化”的處理理念和原則意味著什么?它首先就意味著,在救援時,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這也正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書記總理對事故所指示和要求的。顯然,在救人這個第一要務面前,恢復通行是次要的。在小伊伊被救出造就“生命奇跡”之后,鐵路部門28日承認“生命探測儀在當時事故現(xiàn)場發(fā)揮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在抱定“救人”這個至上的原則,在認識到技術設備的局限性之后,才不會貿(mào)然宣布“無生命跡象”,而是要一線希望、百倍努力。也正因此,總理要求鐵路部門“給群眾一個實事求是的回答”。
人死不能復生給家屬帶來的將是一輩子的傷痛,傷者在事故中受到的心靈創(chuàng)傷也是一時難以平復的。因而,對傷亡者的賠償不是生命死傷的價格,不是一種等價交換,而應著眼于對死傷者的心靈慰藉,使賠償給予傷者和家屬盡可能的慰藉。這才是“人性化”的一大要義。搞早簽賠償協(xié)議有獎勵,或者依照傳統(tǒng)過時的賠償辦法,或者以為賠了錢就夠了,都不符合“人性化”的理念。這也正是總理所說“一定要關愛,給他們合情合理的賠償,其目的也是為了讓死者安息,讓生者得到慰藉,包括對遺物的處理”的意義所在。
在事故善后處理過程中鐵路部門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們最終能不能獲得罹難者家屬、傷者及公眾的諒解。只有“人性化”的態(tài)度,才是消弭隔膜、建立信任的重要媒介。這種“人性化”,意味著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必須懷有一種真誠友善的情懷。對罹難者家屬和傷者提出的合理要求都應當全面滿足,對撲面而來的抱怨、指責應當承受。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才有重建信任的前提和基礎,也才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價值取向。任何倨傲、不理睬、漠然的態(tài)度,都只會使不信任的情緒加深。
此次動車追尾事故是一面鏡子,它照鑒著以人為本理念、人性化原則的落實程度,照鑒著人民生命、人民利益在一些政府部門心中的分量。相關報道見今天A03-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