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評選出2023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按時間先后為序),現予發布。
1、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人,61年來首次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2023年1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這是我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
2、最熱一年
從2023年6月13日以來,我國北方多地迎來“炙烤”模式,天津、河南、山東等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更是突破40℃。2023年夏季我國共發生13次高溫過程,其中6月29日至7月2日、7月5—16日為全國型高溫過程。
11月11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監測數據顯示,一次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并將持續到明年春季。受其影響,并疊加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將打破2016年最暖年紀錄。
2023年11月20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消息稱,剛剛過去的暖季(2023年6—10月)為1850年以來全球平均同期最暖,預計2023年極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11月30日,世界氣象組織則確切地宣布,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
3、我國部署超大特大城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2023年7月20日,積極穩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4月28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落實李強總理要求,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穩步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應急保障能力,并創造新的建設投資和消費增長點。
何立峰指出,“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是集隔離、應急醫療和物資保障為一體的重要應急保障設施,“平時”可用作旅游、康養、休閑等,“急時”可轉換為隔離場所,滿足應急隔離、臨時安置、物資保障等需求。超大特大城市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解決好“建多少、在哪建、怎么建、用什么地、如何配套、如何管理”等問題。要注重統籌新建增量與盤活存量,積極盤活城市低效和閑置資源,依法依規、因地制宜、按需新建相關設施。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和運營維護。要守住底線,防范財政金融、生態和安全生產風險。要完善政策體系,健全工作機制,推動“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盡快落地見效。
4、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2023年7月28日至8月2日,京津冀地區發生特大暴雨。受強降雨影響,海河流域有2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8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洪水,大清河、永定河發生特大洪水,子牙河發生大洪水。
2023年7月29日起,受臺風“杜蘇芮”殘余環流與副熱帶高壓、臺風“卡努”水汽輸送、地形綜合作用等影響,北京市及周邊地區出現災害性特大暴雨天氣。
7月28日至8月1日,海河全流域出現強降雨過程,累計面降雨量155.3毫米。受其影響,海河流域有2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8條河流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的最大洪水,大清河、永定河發生特大洪水,子牙河發生大洪水。水利部判定海河流域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并命名為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這是1963年以來海河流域最大的場次洪水。
此次華北極端暴雨洪水中,海河流域先后啟用了大陸澤、寧晉泊、小清河分洪區、蘭溝洼、東淀、獻縣泛區、共渠西、永定河泛區等8處蓄滯洪區,轉移蓄滯洪區內群眾近百萬人。緊鄰小清河和蘭溝洼兩個蓄滯洪區的河北保定涿州成為“孤島”,47萬余人受災,農林牧漁業預計損失超過9億元。
據水利部11月29日消息,海河水利委員會已全面完成2023年海河流域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核查工作,為國家進行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提供依據,為蓄滯洪區群眾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提供了堅實保障。
5、華為推出 Mate 60 Pro
2023年8月27日至30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期間的8月29日華為正式上架全新智能手機Mate 60 Pro。這款手機搭載完全國產的高精芯片,展現了在華為等科技公司的努力下,中國在半導體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
6、恒大暴雷,許家印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2023年9月28日,中國恒大在港交所公告,本公司接到有關部門通知,本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先生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本公司的股份由2023年9月28日上午9時正起于聯交所停止買賣。本公司股份將繼續暫停買賣,直至另行通知。
該公告的發布意味著恒大暴雷的第二只靴子落地。第一只靴子是在2021年12月3日,恒大宣布違約并收到要求履行擔保義務的通知。當時,廣東省人民政府立即約談了許家印先生,并派出工作組督促企業風險處置工作。從被約談到被逮捕,歷時663天,這段時間對于許家印、恒大房產買家、供應商和投資人來說都是漫長的。
7、住建部: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
2023年12月6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指導意見指出,要把城市體檢作為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整體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根據指導意見,城市體檢的重點任務包括明確體檢工作主體和對象、完善體檢指標體系、深入查找問題短板、強化體檢結果應用、加快信息平臺建設等五個方面。
8、我國強力打擊電信詐騙
2023年12月10日晚間,中國公安部發布重磅通緝令,最高懸賞50萬通緝白所成、魏懷仁、劉正祥等10名緬北電信網絡詐騙頭目。2023年11月,公安部公開通緝緬北電詐頭目明學昌、明國平、明菊蘭、明珍珍。隨后不久,首犯明學昌畏罪自殺,明國平、明菊蘭、明珍珍3人被緝拿歸案。
自2023年以來,緬北涉中國電信詐騙犯罪行為呈高發態勢,由此衍生了一系列偷渡、非法拘禁等犯罪活動。對此,我國先后與緬甸相關地方執法部門開展多次警務執法合作,打擊力度持續加大。
10月24日,公安部有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8月以來,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數、造成財產損失數同比分別下降24%、20.5%。
經過中國警方持續多輪打擊行動,據公安部網站11月21日消息,截至目前,緬北相關地方執法部門共向我方移交電詐犯罪嫌疑人3.1萬名。其中包括幕后“金主”、組織頭目和骨干63名,網上在逃人員1531名,打擊工作取得顯著戰果。
為構建立體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體系, 11月13日,公安部會同有關主管部門起草的《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征求意見稿)》。
9、甘肅積石山地震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接壤的青海海東市民和縣等地震感強烈,導致局地發生“砂涌”。截至12月22日8時,地震已造成甘肅117人死亡,781人受傷。截至12月21日22時,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東市31人遇難,198人受傷,3人失聯。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12月19日消息,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向甘肅、青海兩省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2億元,其中,甘肅1.5億元、青海0.5億元,支持地方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12月21日,甘肅省應急管理廳在該省第3場地震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積石山6.2級地震甘肅省救援工作已基本結束,工作重點轉為傷員救治和受災群眾生活安置。
12月22日,海東市抗震救災指揮部舉辦新聞發布會表示,受積石山6.2級地震影響的青海海東市民和縣、化隆縣、循化縣共設立141個臨時安置點,安置受災群眾18259人。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到位救災帳篷、折疊床、棉被褥、棉大衣、取暖設備等各類救災物資5.94萬件套,確保受災群眾得到及時妥善安置。
10、國常會:研究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有關舉措
2023年12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有關舉措。會議指出,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既有利于拉動消費和投資、持續釋放內需潛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有利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部署要求,充分認識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巨大潛力和重大意義,牢牢把握以人為本重要原則,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強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投入,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補齊城市基礎設施和管理服務等短板,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鏈接:歷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