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021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發布
時間:2022-01-06 16:51:37 
       城市化網訊(顧晴 報道)近日,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組織的“2021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評選結果揭曉。有哪些新聞事件入選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NO.1  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順利實現
  事件回放:2021年4月19日,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4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型城鎮化工作進展時說,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順利實現。2020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0%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45.4%。“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群穩步發展壯大,19個城市群承載了全國70%以上的人口、貢獻了8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
  點評: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是全面小康社會惠及更多人口的內在要求,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的通知。2021年5月10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張曉鵬在回答記者提出的戶籍制度改革問題時說,公安部分別于2014年、2017年、2019年先后三次組織召開全國戶籍制度改革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總結戶籍制度改革成效,部署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等重點工作。截至2020年底,14億人實現戶口性質城鄉統一,1.1億流動人口領到居住證,1.2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4%,戶籍制度改革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專家指出,對于大城市而言,未來在吸引勞動力和人才方面將面臨更大挑戰,因為人除了是生產要素之外,還是消費者,要滿足醫療、教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黨國英直言,進城農民是否愿意落戶城市,也是對城市公共服務的一個檢驗。誠然,近年來無論是對于城市流動人口還是農業人口,各地都紛紛放寬落戶政策,但在“零門檻”前,人們在許多城市的落戶意愿普遍不高。因此,提供普惠性的公共服務,提升所有常住居民的獲得感和歸屬感,成為新落戶人口愿意扎根城市的關鍵。對于中小城市來說也不例外,要抓住契機改善公共服務提供能力,滿足落戶人口的各類公共服務需求,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

       NO.2  新土地法正式施行
  事件回放:2021年4月21日,國務院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稐l例》共七章六十七條,分總則、國土空間規劃、耕地保護、建設用地、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9月1日,國務院發布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正式施行。經過修訂后的制度變得更加完善,對于農村目前的一些問題制定了針對性政策,不僅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還保障了農民的土地和住房權益,對今后的經濟社會生活將產生深遠影響。
  點評:自然資源部法規司法規一處副處長馬驍駿認為,首先,《條例》在《土地管理法》基礎上,將改革探索實踐中的經驗不斷總結提煉,上升為更為具體的制度規范,夯實了農村土地三項制度改革成果。其次,《條例》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明確將耕地保護情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情況等重點內容納入督察范圍,并與時俱進地增加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情況等新的督察內容,確定了自然資源督察機構行使土地督察職責的范圍,是完善土地督察制度的法治保障。第三,《條例》通過修訂案的形式進行全面修訂,首次提出建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首次將地籍管理寫入法律法規,首次確認土地“掛牌”的地位,首次明確違法建筑物沒收處置主體和程序,為將各級政府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長期以來在改革探索中積累的實踐成果上升為具體制度提供了暢通的渠道。第四,《條例》聚焦改革實踐中的新矛盾新問題,與時俱進地作出了回應:首次明確臨時用地的具體期限,首次設立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用途管制制度,首次將黑土地保護納入法治軌道……為尚在改革探索階段的新事物預留了制度空間。

       NO.3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人戶分離人口近5億人,約占總人口的35%
       事件回放: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舉行發布會。數據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占36.11%。人戶分離人口為49276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11694萬人,流動人口為37582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2484萬人。
  點評:當前我國仍處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人口流動的規?;?、常態化依然是主流趨勢,這一方面表明人們的選擇自由度大,有利于激發人們的潛能,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但由于我國城市許多社會服務配套都是以戶籍人口為基數來設置的,人戶分離現象不僅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和資源浪費,也不利于市民享受各種公共服務。比如公立學校、幼兒園的學位設置都與當地戶籍人口數有關,連社區工作者人數也都是根據一定標準按戶籍人口的多寡配備的。等等這些都對各級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與水平提出了挑戰。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表示,“通過這個數據可以說明,戶籍制度已經越來越脫離時代的發展模式,目前全國三分之一以上人口的戶籍都不在居住地,為了保障流動人口的權益,要對戶籍政策從根本上進行改革。目前真正需要做的應是消除‘流動人口’這一界定,讓戶籍成為一個登記形式,人居住在哪里,戶籍就應該在哪里。因此,若要從根本上保障流動人口的權益,就要堅持將流動人口變成常住人口的改革方向?!睂<艺J為,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通過構建全國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而消除城鄉戶籍甚至不同地區戶籍的含金量差異,促進“人戶合一”。

       NO.4  《鄉村振興促進法》施行
 事件回放:《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鄉村振興促進法》對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保護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針對實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格規范村莊撤并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更加明確的規范;將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也納入法治保障,同時在基本農田保護方面規定國家嚴格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要求各省區市應當采取措施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從法律層面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得到落實,確保各地不松懈、不變調、不走樣,持之以恒促進鄉村振興。
 點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表示,制定出臺鄉村振興促進法,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對于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在他看來,鄉村振興促進法的主要特點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等。尤其是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將維護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擺在突出位置、貫穿法律始終,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使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就鄉村振興促進法對于鄉村建設行動從規劃引領、建強硬件、抓好軟件、保護傳統村落四個方面做出的規定,農業農村部法規司司長王樂君認為,鄉村建設行動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應當將鄉村振興促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建立鄉村振興考核評價制度、工作年度報告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推動建立客觀反映鄉村振興進展的指標和統計體系,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

       NO.5  浙江為推進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事件回放: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意見》賦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務,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試、作出示范。隨后,浙江省委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進行全面部署,設立示范區領導小組,加快構建新機制,制定出臺2.5萬字的推動《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全面細化落實發展目標。
  點評:黨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首都師范大學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張翔表示,《意見》的發布是“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第一個重大舉措,是當代中國探索新型發展路徑、破解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實驗,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的一個標志性舉措。這意味著,中國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界定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之后,正實實在在地為破解這一主要矛盾探尋系統性的對策。在社會差距擴大日益成為全球范圍內的難題之際,中國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實驗和實踐,對于世界而言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他還表示,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是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開端意涵的重大事件,類似于開啟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之于改革開放的意義,同時又有更豐富的含義。浙江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是帶有全局性意義的、探索性的地方實驗區,這與深圳經濟特區有類似之處;差異之處在于,此次浙江從一開始就不僅是試驗區和“窗口”,還是示范區,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有較大發展之后的設置。示范區之所以為示范,一方面,是既有成就的示范,浙江的發展堪為表率;另一方面,是解決現實問題的示范,有針對性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探索出一條成功路徑。

       NO.6  我國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事件回放: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點評: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這份靚麗的成績單不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的偉大歷史性成就,更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2021年3月9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致函習近平祝賀中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正如2021年9月28日國新辦發布的《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所言,中國經歷了世界近現代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形成了面積龐大、人口眾多、聯系緊密的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提升了城市運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質量,基本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都市圈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中國在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兩大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績,表明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


       NO.7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再次敲響城市安全警鐘
 事件回放:2021年7月17日以來,河南省遭遇極端強降雨,特別是7月20日鄭州市遭受特大暴雨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河南省政府新聞辦8月2日召開的第十場“河南省防汛救災”新聞發布會介紹,截至8月2日12時,此次特大洪澇災害共造成302人死亡,50人失蹤。一場暴雨給一個城市帶來如此巨大的傷痛,讓人們重新審視一個城市的發展與安全。
  點評:近年來,每年夏季入汛,大雨必澇、“城市看?!币呀洺闪艘恍┏鞘械耐ú H欢?021年7月17日河南特大暴雨的降臨及其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仍然刷新了人們的認知,也讓人們看到了城市建設和管理中尚有不少欠賬。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減災研究所原所長程曉陶認為主要原因是這次的降雨“實在太大了”“千年一遇!”面對這種特別極端的突發天氣,鄭州面臨的考驗,其實是一個省會城市在防洪、應急、救災、多部門協調等方面的綜合管理能力。程曉陶直言,氣象部門連續發布了最高級別的預警——紅色預警,但問題在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針對氣象預警的應急機制。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全國現在暴雨預報準確率僅為百分之十幾到二十,準確率之所以能到這一數字,還是因為南方暴雨影響區域大,天氣尺度大,將準確率拉升了上去,北方暴雨預報有時候靠運氣?!敝袊鴼庀罂茖W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孫繼松表示。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城市如何與水共生變得越來越迫切。黨中央針對不斷發生的“城市內澇”現象,提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也說明“城市治水”的緊迫性。希望我們的城市在壯大靚麗的同時,能夠切實提高城市建設水平、城市管理能力、應急能力,能夠認識到“城市治水”與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同等重要。

       NO.8 “三孩”生育政策入法
 事件回放: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公布,提出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取消社會撫養費等。我國作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決策,開啟我國人口發展新階段。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修改后的人口計生法規定,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國家采取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點評:從獨生子女、“雙獨二孩”、“單獨二孩”,從“全面二孩”到“全面三孩”,我國的生育政策幾經調整,逐步放開,“讓不讓生”已經不再是問題, “想不想生”、“生了怎么養”成為議論的焦點。目前各地鼓勵生育政策不斷“加碼”,相繼啟動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改工作,同時密集出臺鼓勵生育措施,比如延長產假、設立育兒假、設立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等,配套鼓勵政策相比“全面二孩”有了較大進步。但專家普遍認為在現有的政策之下應該繼續“加碼”,針對養育痛點出臺更多相應鼓勵措施。人口學者黃文政指出,鼓勵生育遠比計劃生育更難。他認為,一直以來,生育率下行的慣性被低估,導致鼓勵生育的難度也被低估,目前生育矛盾已不在于“能不能生”,而是“怎么養”。他建議,在稅收、教育、醫療、就業等各個方面切實減輕養育負擔。如降低相關產業的稅負,將幼兒園、托兒服務納入義務教育;借鑒其他國家對生育實行的累進制獎勵;延長父親產假,降低母親育孩負擔并消除工作性別歧視等。

       NO.9  國家發改委提出“十四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
  事件回放:2021年10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指導意見》明確了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24條重點舉措,圍繞托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交通出行、城市空間、社會環境等領域提出了具體措施。
 點評:作為城市發展的新概念和維度,兒童友好型城市于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新世紀以來,國內城市紛紛跨入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之列。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旨在把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兒童權利整合在一起,保障兒童的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從這個視角看,有些電梯緊急按鈕高了些,即便踮起腳也夠不著;有些街角的游樂設施年久失修,玩起來咯吱作響;有些公園的石磚步道間隔寬了,邁起步來戰戰兢兢,容易摔倒……這許多城市細節細微平常,于成年人“不成問題”,但在“1米視角”,細節就被放大。當然,兒童友好型城市不等于兒童城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不是說城市規劃與建設一切以兒童視角為基點,而是將“1米視角”更多地投射到城市規劃和設計中去。在設計城市未來時,多俯下身子,將兒童的特點和需求“畫”進規劃圖和設計圖里,把兒童友好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設中。童年時,城市友好待我;長大后,我以友好報之。站在兒童角度審視城市發展,是現代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維度,也是城市魅力、活力和創新力的結晶。

       NO.10  21城市入選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名單
  事件回放:2021年11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的通知》。經遴選,決定在北京等21個城市(區)開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自2021年11月開始,為期2年。通過試點重點開展探索城市更新統籌謀劃機制、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續模式、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等工作。
  點評:繼2020年“城市更新”一詞首次出現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里,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2021年6月2日,上海宣布率先成立全國最大城市更新基金;6月10日,北京發布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指導意見……各地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密集出臺。從當前城市更新的實踐經驗來看,城市更新除主要圍繞老舊樓房改造、老樓加裝電梯、保溫、供暖、供水、供氣、園區道路、綠化等老舊小區改造的基本需求外,還包括園區、社區的功能完善方面的大量探索,如,長期閑置的老樓功能改造,舊廠區、舊辦公樓、舊商業樓因各種原因無法正常使用,都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改造重新啟用,形成經濟和社會效益。通過改造增加公共活動空間,增設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健身設備、新能源車充電樁等,提升社區品質,更好服務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求。《通知》明確,城市更新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因此,21個先行試點城市需要摸索經驗,形成成功案例和經驗后,向全國推廣。專家指出,城市更新配套政策必須同時跟上。另外,城市更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城市房屋的改造涉及建筑安全和消防安全,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決不能大意。對于21個城市更新先行試點城市,我們拭目以待。
  
  鏈接:歷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報道
  
  2020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9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8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6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5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4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3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2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1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