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020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時間:2021-01-07 18:04:45  來源:城市化網  作者:顧晴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百年難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人類共同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風險挑戰。這一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這一年,中國的城市化仍然處在加速發展期,人口城鎮化水平持續穩步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持續推進……那么,這一年,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又有哪些重大新聞事件發生,對當下以及未來會產生哪些影響?通過征求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專家意見,經過專家投票,2020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出爐。

  1、《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發布  14億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共同記憶

  2020年6月7日,國新辦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白皮書是真實記錄中國抗疫艱辛歷程的重要文獻,約3.7萬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結束語。正文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中國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防控和救治兩個戰場協同作戰、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點評: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歷程: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由于2020年春節前后大規模人口流動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新冠病毒迅速蔓延,以及隨后的非常規、高風險、高成本的疫情防控及相關問題,引發各界熱議和反思:處在高速城市化進程中從根本上減少大規模、高風險、候鳥式人口流動,如何解決在社會治理、應急管理、醫療與生物安全、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長期性、基礎性的頂層制度設計所暴露出來的不足,是今后中國城市化應該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2、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不考核占道經營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中央文明辦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等“硬要求”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給予流動商販一定空間,改變了過去對于文明城市管理模式“全國一盤棋”的從嚴狀態。

  點評:中央文明辦對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做出調整,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導向意義。評論認為,此舉是疫情防控常態下“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需要,即:通過引導各地在文明城市創建中保障民生需求,使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過去的政策過于嚴厲,越是大城市管得越嚴。對于攤販、進城售賣農產品的農民、相關企業以及城市管理者而言,這一措施是一種減壓,城市管理者無需再對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等進行全方位的圍追堵截卡,可以在明確責任、規范管理的前提下為這些業態留出合理生存的空間,而攤販、農民、企業的生存權、發展權也就有了更多保障。

  3、民法典來了:從搖籃到墳墓 影響每個人的一生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及附則,共計1260條,10萬余字。

  點評: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從搖籃到墳墓,民法典保護中國人生老病死的各個階段,涵蓋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保護的權益范圍相較于之前的單行法也更加廣泛,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既是盡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論支撐,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一件大事,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范的影響,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4、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2020年7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可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類,各地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清單、標準。

  《意見》要求,建立改造資金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機制。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積極推動居民出資參與改造,可通過直接出資、使用(補建、續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讓渡小區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實。

  點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城市建設的重點轉入對存量的提質增效階段。城鎮老舊小區作為重要的存量,全面推進其改造工作是促進城市更新的重要引擎。比如,改造或建設養老、托育、停車、菜店、便利店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塑造便民高效的“步行生活圈”。老舊小區改造好,不僅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產業投資,還能優化城市功能;不僅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社會基層治理工程;既與城市發展相關,更與人民福祉相連。對于改造資金這一難題,中央補助以及各級財政投入會帶動更多社會資金和居民資金廣泛參與進來,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改善生活需求,進一步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5、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繼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20年7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會議明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內需最大潛力所在和“兩新一重”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穩住經濟基本盤具有重要意義。

  新型城鎮化的重點內容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和相關設施建設;城市河道、堤防、水庫、排水管網等防洪排澇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環保設施、社區公共服務、智能化改造、公共停車場等薄弱環節建設;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完善縣城交通、垃圾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建設適應進城農民剛性需求的住房等。

  點評:當前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仍處在加速發展期,“三個1億人”的問題仍待解決,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拉動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包括出口、投資和消費都受到影響,因此,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深挖內需潛力,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著眼于滿足群眾生活品質改善的需求,通過加快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補短板、強弱項,解決農民進城后發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問題,這也是提高城市化質量的重要途徑。同時,只有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促進社會資本等各類要素高效集聚,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

  6、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國內大循環”,新型城鎮化納入擴大內需部分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7月30日召開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時將“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納入擴大內需的部分來闡述。會議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實施步伐。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

  點評:2020年受新冠疫情沖擊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帶來的很多不利影響,尤其外部疫情依然處在一個不穩定性和繼續擴大的過程,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表示,重啟中國經濟增長,需要兼顧國內外的環境變化,需要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的考慮,從多個角度保障中國經濟增長行穩致遠。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意味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而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是形成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來源而非放棄國際競爭的理由。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中國經濟的優勢在于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如,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還有很大挖掘潛力;再比如,破解發展不平衡,中國打造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

  7、中央關注城市圈,兩次組織會議討論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主持召開會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從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到10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其納入規劃建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川渝兩省市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

  點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發展戰略。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向認為,《規劃綱要》通過政治局會議審議,它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在重要程度上是一個層次,是重大國家戰略。同時他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被中央寄予新的厚望,而不單單是城市群內部的一體化,這與早期的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協同規劃不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被賦予了構建新格局的新使命,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重大的目的,就是啟動內需,發揮大規模市場的優勢,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是最大的潛力,因此,建設雙城經濟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8、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會議指出: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積極探索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個農民房屋使用權的具體路徑和辦法,堅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三條底線,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權益。

  點評:4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讓大量農村人口持續向城鎮轉移。在農村人口數量減少的情況下,農村宅基地閑置浪費現象十分嚴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原有的宅基地制度有待改革。根據現有法律規定和政策,“一戶一宅”、“面積法定”、“無償取得和使用”、“限制流轉和抵押”是基本特征。宅基地制度過于側重對農民的福利和保障,導致宅基地只有使用功能而無資產資本功能,容易導致宅基地總量增加與閑置浪費并存。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正是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保障農戶資格的前提下,引入了市場機制,放活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遏制宅基地閑置浪費現象。同時,也有助于吸引建設資金進入鄉村,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幫助農民打開獲得財產性收入的大門,實現農民財產權利。對于已經長期在城市定居的農業轉移人口來說,財產性收入的獲得也可以為他們提供實現市民化的物質基礎,有利于加快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9、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出爐

  農業農村部網站2020年7月16日公布《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鄉村產業體系健全完備,鄉村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鄉村就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鄉村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規劃》分別從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拓展鄉村特色產業,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村創新創業等方面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

  點評: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前提, 鄉村振興又是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的有效手段。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2019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22萬億元,鄉村休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6500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4000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超過850萬人。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表示,我國鄉村產業發展有好基礎。但鄉村產業仍存在門類不寬、鏈條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此次規劃的編制,有利于引導更多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要素向鄉村集聚,匯聚起鄉村產業振興的力量。也有評論指出,本次《規劃》對鄉村產業發展做出了詳細的指導,鄉村必須牢牢抓住此次國家給予的政策力量的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快發展鄉村產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10、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揭開人口數據背后的秘密

  2020年12月10日,伴隨約700萬名人口普查員“走街串巷”結束,為期40天的“大國點名”劃上句號。今年我國開展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表格的12項個人登記項目中,調查時點居住地、戶口登記地、離開戶口登記地時間、離開戶口登記地原因這4項涉及流動人口的內容以1/3的占比高居“榜首”,受教育程度、是否識字兩項關乎國民教育的登記內容以1/6的占比緊隨其后,姓名、與戶主關系、公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出生年月、民族6項常規個人信息則占據著普查短表的其余“半壁江山”。

  點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結果將于2021年4月進入全面匯總和發布階段,將勾勒出自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10年間我國人口總量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人口分布的變遷,為未來我國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布局、各項政策的制定與規劃的編制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鏈接:歷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報道

2019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8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6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5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4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3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2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2011年中國城市化十大新聞事件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