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力: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
我和城市化委員會秘書長一起去過青田,這個地方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的案例點評,談了那么多城市化,最后都回到了鄉村。為什么?因為我們中國人的文化是來自于農村,來自于農耕文化。不管是城市化還是鄉村振興,都是我們現代化的兩個戰略、兩種手段:城市化也是為了解決鄉村問題,很多城市化道路的探索,就要回到鄉村來。今天多次談到金融問題,最后也是要回到鄉村。
今天談論的熱門話題是中華文明復興,其中城市化“術”的東西比較多,鄉村振興是回到我國農耕文明發源地,更多是中華文明復興“道”的內容,“道法”或者說“魂”方面的內容比較多。陳碧云院長說,“我們鄉村振興首先是文化的振興”,所以青田這個案例,我理解是找到了今天城市化或者說鄉村振興的“魂”——文化是中國發展真正的驅動力。
我一直聚焦全國小城鎮建設尤其是特色小鎮的建設,發現國外很多小城鎮最終留下來的不是產業而是文化。我在一些地方講課時,有些從國外回來的博士問我:“國外特色小鎮沒看到有什么產業呀?”他們忘記了:產業只是一個手段,最終留下的是文化。所以我講,我們中華文明的復興,最終要落到鄉村文化的復興。
今天的青田案例給我幾個啟示:
第一,文化的作用要從戰略的角度來理解。發展鄉村文化的戰略,首先能找回鄉村振興的自信,剛才青田案例講了一系列老百姓參與鄉村振興的故事,實際上是找回了自信;
第二,就是再塑我們的傳統歸屬感。現在我們從國外引進很多建設技術,但卻感覺到城市化離鄉村越來越遠,所以我們希望要有鄉愁,希望要有城市特色,怎么辦呢?來自哪兒?我覺得應該從農耕文明里去找。實際上我們城市化里面,也帶有很多來自農村的特點,中華文明我認為是一個土地文明,土地利用的文明,我們有土地利用的智慧。今年所講的案例中,有幾個涉及農村的土地,都表達了對土地的合理利用。實際上城市也涉及土地利用,房地產業也依賴土地,也是探索我們怎么利用土地。因此我們中華文明根本上就是土地利用智慧的文明,我們要從這里找到歸宿感。
第三,青田方案提出了九條具體內容,展示了如何通過文化的驅動,把文化變成產業化。
第四,青田案例提出了很好的規劃方法。實際上住建部也在推廣這種做法,叫實用性的村莊規劃。我們總結了三方面要點:第一,一定要通過村委會組織村民參與進來;第二,要借用專業隊伍來進行總結和技術服務;第三,把老百姓參與和技術服務結合起來,比如青田村案例是廣東工業大學的學者參與進來,和榕樹頭基金會融合形成方案,并獲得政府的認可。中國的規劃要執行,需要有依據,包括鄉村建設的許可。這三點青田村都做到了,這是近幾年住建部推動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的一個很好的樣板。
我覺得,鄉村振興里面,文化振興和現代技術利用要有機結合。如果說鄉村振興是升級中華文明的軟件,那么我們利用現代技術就是在改良我們的硬件,所以要把硬件和軟件有機結合起來。我覺得這方面青田案例也做得很好。我認為鄉村振興最終要實現“升級軟件和硬件有機結合,實現傳統歸屬感和現代舒適性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