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浦: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青田案例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留住鄉愁的典范。
這些年來我們經常討論一個問題:我們發展的目標、發展的未來是什么?聯合國在1990年代集結了將近12個國家的教授和專家討論未來發展,最后提交的文件認為:文化的發展是我們發展的最高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大步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追求的是效率、速度。說嚴重一點,是全民向錢看,看這個地方能不能掙錢、那個地方能不能掙錢。對于文化的態度也提的是文化產業,就要有錢、就要有經濟效益。青田案例提供了另一種建設思路,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想把這個村子做成鄉村文化復興的一個樣板。
關于青田模式,我的思考是:
第一,它能否復制?是不是烏托邦?我覺得榕樹頭基金會在青田做得最好的是:村民感到你們不是拆遷隊。拆遷隊就是一拆了之,蓋高樓大廈。你們也不是政府派來的學習隊、工作隊,你們到鄉村開展公共服務,不是嚴格奔著公司的盈利目標來的。過去這么多年來,似乎只有一種力量推動大家向現代化奔過去,現代化過程就是把樓建起來,把所有設施搞出來,然后把錢掙出來,今天要快、明天要更快更快、后天要更快更快更快。而你們現在做的事,對于青田、對于順德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于:當我們拼命往前走的時候,拼命把順德建成一個中國馳名的工業城市的時候,大家回過頭才想到我們這里還需要文化,還需要回過去尋找鄉愁,還需要把過去的村子重新建起來,讓心靈有存放的地方。
當然,我覺得還需要不斷完善細節。比如你們搞了一個青藜書院,解決人與圣賢的關系。但我們的黨員學習室往哪里放,還有配套的農村書屋,這些都需要考慮。你們組織村里的孩子們在這里開展一些活動,這也是非常好的。解決人與圣賢的關系可能提得太高了,如果孩子們在這里有一個鄉村文化熏陶的空間,我覺得已經非常好了。
今天在現代發展中遇到很多問題,全世界很多人都在反思。一方面我們要往前走,同時要看一看我們的根在哪里,我們的文化是什么樣,我們原有的鄉愁是什么樣的。我們的現代化、城市化還是要繼續,但它的鄉村文化之間的關系還需要深入地探討。
第二,榕樹頭基金會作為第三方服務機構,在政府、普通的村民之間,你們進來以后幫他們做文化、做整體的發展,這在過去是沒有的。
第三,青田案例不是以開發公司的形式搞大拆遷,也不是大投資來解決當地的問題,而是用一種基金的方式幫助村里恢復文化的根,把文化重新花大工夫建設好,非常不容易,具有相當的有開創性。現在大量的特色小鎮一投資二三十個億,用大拆大建的模式建一個全新的鄉村或小鎮,把它們的過去、歷史全部消滅掉,修了那么好的古代建筑,就是沒有人去。而青田案例的好處在于,村民留在這里了,他們的生活還在這里,而不是拔了根以后,把村民挪走,然后開發公司把房子建起來、把旅游景點建起來……
希望青田案例擁有更多的現實推廣價值,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展現中國農村發展的可能性。嚴格地說,復興鄉村的文脈,必須在今天的現實情況下,重新進行一種創新、創意,適合于今天的生活,否則它就變成了一個實驗品。
(完整案例詳細內容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