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全家人不僅住上了城里的大房子,每個月低保也從過去的700多元提高到了現在的2000多元。”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里,今年60多歲的姚華富不斷感嘆著,城里人的生活真好。
去年6月,原本家住紫云自治縣猴場鎮坪洋村的姚華富一家搬到緊鄰紫云縣城的紫云自治縣云嶺街道城東社區。
“過了大半輩子了,沒想到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姚華富感慨不已。
過去,姚華富一家6口人擠在村里住了幾十年的破舊瓦房里,村里農業條件不好,家里土地也不多,僅能靠種一點包谷勉強為生,老伴也因患有中風疾病,需要長期用藥。姚華富的兒子只能靠在鄉鎮打點零工補貼家用,一家人生活十分艱難。
轉機出現在去年,姚華富一家搬進城東社區,在社區工作人員幫助下,孫子很快在社區旁的紫云第六小學入學,兒媳也順利申請到臨時就業援助崗位,每月拿到400元的援助金,兒子也在縣城周邊找到了打工的地方。
更讓姚華富高興的是,今年4月,社區工作人員將他家過去的農村低保提升為城鎮低保水平,每個月低保收入從過去的每月700多元提高到現在的2000多元。
根據安順市出臺的有關戶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文件的要求,尤其在農村低保轉城鎮低保、農村“三權”的確權等工作中,加快政策落地,姚華富只是千千萬萬享受到戶籍制度改革政策紅利的群眾之一。
圍繞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最關心的落戶、醫療、住房、就業、“三權確權”等方面的權益保障問題,安順立足“1+N”配套政策文件體系,陸續出臺26個體制、機制改革文件,涉及群眾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豐富和完善戶籍制度改革內涵,打通改革過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將新型城鎮化紅利釋放于民。
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過上新生活
“這26個相關政策文件,引導、統籌、支持全市各級各部門在戶籍制度改革中的工作。”安順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實有人口管理大隊副大隊長何慶介紹。
近年來,安順市落實非戶籍人口落戶城鎮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加快落地“人錢掛鉤”機制,累計投入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資金214億元;加大教育投入,切實保障農村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入學需求,累計投入資金48.92億元,新增建幼兒園84所,小學20所,初中10所,高中階段學校4所,確保農村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三保障”方面,安順市出臺《關于印發<安順市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等文件,將進城務工農民(農民工)納入醫療保障范圍。目前,安順市共有4185名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2014年以來,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對象累計9萬余戶,累計發放資金6.8億余元。就業保障上,安順市21個街道、64個鄉鎮、1008個行政村基層就業服務平臺綜合覆蓋率達100%,建成12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51家就業扶貧基地和118家就業扶貧車間;創建充分就業社區140個,充分就業社區覆蓋率達99%。
同時,十三五期間,安順市84個安置點中縣城及集鎮集中建設安置點39個,目前已搬遷戶籍7.2萬余人,占已搬遷入住8.2萬余人的88.27%。
如今,隨著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在“1+N”政策指導下,安順市統籌推進貧苦地區各項公共服務全覆蓋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轉移人口生活環境,擴寬就業渠道,提高福利待遇,實現已搬遷易地扶貧人員落戶居住地、融入城市、城鎮生活,億萬群眾實現“市民夢”。安順全市城鎮人口從2014年的40.1萬人提高到133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從14.58%提高到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