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化改革30多年,商品的市場化基本完成了,但是要素市場化遠遠沒有完成。市場建設的秩序、競爭的公正性亟待完善和提高
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從中等收入向中上等收入轉變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存。挑戰是什么?即現在流行的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拉美一些國家經過高速發展到了中等收入階段之后,面對新問題,特別是經濟層面的問題沒有及時有效地處理,穿越不過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發生的根本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需求疲軟,特別是內需疲軟,內需疲軟導致過度依賴外需。
第二個原因就是能源、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升。這時效率提高如果趕不上成本提高,就會陷入低效益增長,同時,通貨膨脹變成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高通脹的同時經濟衰退。
第三個原因就是創新力弱,包括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弱使內需不足,難以發現新的投資機會,難以有創新產業和新產品開發,從而使有效投資的機會不足。制度創新不足使市場化競爭嚴重遲緩,形成越是稀缺的資源,越不是市場控制。稀缺性資源不是按照效益指標分配,一定會導致低效率。大量低效率高增長的泡沫必定釀成社會不公、經濟泡沫。這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需求不足、成本提高、創新力不夠,這三方面原因不同程度在我國存在,甚至有的還比較突出。能不能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克服這些不利的因素,重中之重就是創新。在經濟體制方面,制度創新的核心就是加快市場化競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秩序。這個過程當中,民營經濟的發展極為重要。因為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發展是市場經濟競爭主體培育的重要方面。
中國市場化改革30多年,商品的市場化基本完成了,但是要素市場化遠遠沒有完成。市場作用空間拓展比較寬,但是市場建設的秩序、競爭的公正性亟待完善和提高。
市場化面臨一系列新的歷史特點。發展民營經濟,創造微觀活力,提升民營企業家的創造性,為他們創造更寬松、更公平競爭的空間,這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