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7 10:06:51
來源:東方網 作者:鄧海建
12月24日早晨6時許,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民航總醫院發生一起患者家屬暴力傷醫事件。該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楊文在正常診療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屬的惡性傷害,致頸部嚴重損傷。事發后,雖經相關部門全力救治,但受害女醫生還是因傷勢過重、不幸離世。(11月25日中國新聞網)
患者的命是命,醫生的命也是命。毫無防備、暴力突襲——這樣的嘴臉和伎倆,連“盜亦有道”的江湖邏輯都談不上。暴力傷醫的惡,絕不只是在于對醫護工作者生命權益的漠視與踐踏,說到底,它戕害的是更多患者享受良好醫療服務的最大化權益。更直白點說,如果看病的醫生人人自危不得“安好”,患者的健康服務又怎可能“天晴”?
回頭看看,這些年來,暴力傷醫,似無禁絕。今年10月,甘肅省人民醫院發生暴力傷醫事件,該院一名肛腸科女醫生不幸離世;今年6月29日晚,四川省泌尿外科醫院發生患者打傷醫護人員事件,男子在傷人后便與家人一同離開醫院,去向不明;再往前的2018年,北大醫院婦產科醫生被患者家屬毆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在門診坐診期間被人持刀刺傷……民眾難免會困惑:悲劇和惡例層出不窮,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究竟是哪里的問題呢——是法規制度不到位嗎?當然不是。早在2013年,原國家衛計委和公安部印發《關于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指導意見》,要求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級防護體系來構建“平安醫院”。去年10月16日,2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對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的失信行為責任人實施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的通知,對暴力殺醫傷醫以及在醫療機構尋釁滋事等嚴重危害正常醫療秩序的失信行為,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退一萬步說,《刑法》也不是“吃素”的。那么,是安保措施不給力嗎?也非如此。如果比之于十年二十年之前,公立醫院、尤其是公立大醫院,基本已經“武裝到牙齒”。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中國醫院協會還專門成立了安全保衛專業委員會,“旨在為全國醫療機構安全保衛工作者搭建了良好的溝通與互動平臺,促進安全保衛管理水平的共同提升。”
看起來是醫患問題,說到底,還是行業積弊的顯影。這些年,醫務工作者的技能更高了、服務意識更強了、對話平臺更多了,暴力傷醫的背后,恐怕早已超越了“技術和態度”、而成為信息與期望的原罪。去年有篇爆款文章,題目是《70年醫患關系主要矛盾的發展史》。文中有個觀點可謂醍醐灌頂:“中國醫療的主要問題已經不再是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而是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人民對疾病了解不充分,對醫務人員有著過高要求和醫務人員無法滿足其要求的矛盾。”資源在增加、人員在進步,但如果剛需在“跑偏”,醫務工作者可能難免還要成為另一種矛盾與糾葛的“替罪羊”。
一遇到暴力傷醫就拷問“安保問題”,這是個非常淺顯而懶惰的邏輯。因為純粹的安防上的“加法”,既擋不住凌厲的暴力,亦護佑不了醫生的安全。讓民眾更了解醫務工作的“客觀性”和“有限性”、少些天花亂墜的“神醫神話”的宣傳,讓患者及家屬對醫療救護有更科學而實際的認知,或許,這也是對醫患關系最好的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