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風險是政治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也必然是企業風險?!敝袊鐣茖W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潘家華,在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19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這樣表示。
“社會講勞工權益,勞工權益是由市場經濟保障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勞工是可以用腳投票的。”
潘家華表示,進入本世紀以后,特別是氣候變化的背景下,CSR(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開始“改名為”可持續性,“在我看來,可以成為‘可持續力’,我覺得這是一種潛力、潛能的體現”。
在潘家華看來,從短期層面來看,做CSR是需要投入,需要成本,以至于很多企業認為這是得不償失的,不會去主動作為,除非是一種剛性的約束,但是從戰略層面來看的話,它卻是企業可以用來減緩風險,放大企業收益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說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
潘家華還表示,現在的社會都是在面臨著各種風險,有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環境的等等各種方面。所以,作為企業家,必須要正確認知這些風險。潘家華展示了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世界風險報告》中的數據,在報告中的十大風險,60%都是和環境相關的,而這和企業生產經營是息息相關的。
“和環境相關,提升企業的可持續力,這意味著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不應該去破壞自然,應該是加劇自然災害。”潘家華還表示,提升企業可持續力是符合全球共識的行動議程和方案,是具有道義高度、沒有社會風險的機遇和潛力。他舉了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例子,闡釋了世界轉型以及“5P”一體的轉型理念,“‘5P’的理念,就是人本、繁榮、環境、和平和合作共贏,這‘5P’的理念,我們如果沒有認知,沒有理解,企業的社會和環境責任就無從談起?!?/p>
另外,潘家華重點提及了碳排放這一塊的現狀。他講到了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協定明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就是在本世紀末,溫度升高的幅度相對于工業革命前要控制在2°C以內,力爭實現1.5°C。而若想實現這個目標,現在的方法就是通過“零碳”來實現。
潘家華通過屏幕展示了2017年的世界四大排放國數據,我國在全球碳排放占比達28%,而美國則是15%。
“今后如果是高碳的,顯然就是沒有未來的。對企業來說,就生存兩年,三年時間,管那么遠嗎?那就無所謂。如果你想成為百年老店,那么這個零碳就必須是我們的導向,我們的競爭力就必須是以零碳的水平和能力來體現?!?/p>
潘家華最后強調:“不論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還是《巴黎協定》的目標,很顯然,我們是需要宜居、低碳、和諧,表面上看起來是責任,實際上它是我們發展的機遇所在。”在他看來,想要提升可持續力,只有通過提升效率和顛覆性技術革命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