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億農民工里有51%是新生代農民工,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關注第二代農民工問題,現在面臨第三代農民工問題
今年6月1日,是第70個國際兒童節。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華苑的舞臺上,來自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同心實驗學校的孩子們表演了自己的節目《父母在哪,家在哪》。這是一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校,節目的名字也是流動兒童的心聲。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催生了城鎮和鄉村之間兒童的流動。“流動兒童關系著城市的未來。”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在當日舉辦的2019中國兒童發展論壇“促進城市流動兒童的社會融入”單元上表示,“很多人試圖站在關愛的角度看問題,但是事實上,應該從城市的角度來看,這些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是城市最穩定的、最富有活力的勞動力。”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關于我國的城鎮化,今年有兩個重要的文件:其一是《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其二是5月5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這兩個文件都對未來城鎮化進程做了非常清晰的描述,而且提出了很具體的要求,就是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李鐵說。
李鐵指出,現在中國城鎮化率是59.58%,接近60%,“這個水平很高了”,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3.37%,二者之間相差16個百分點,“這16個百分點的差距即沒有城鎮戶口但納入城鎮常住人口統計的人口,相當于兩億多人。”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在城鎮打工的農村人口分兩類,第一類是在鄉鎮就業,第二類是跨鄉鎮就業。目前,在本鄉鎮就業(不出鄉)的農村人口有1.1億,跨鄉鎮就業的農村人口將近1.7億。李鐵分析說,“1.7億人口,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存量農業轉移人口。當城鎮化率達到70%的時候,還會有2億農業轉移人口轉出來,總數就將近5億。”
根據2014年、2015年調查數據,農民工舉家遷徙的比例是20%~30%。而現在,新生代農民工舉家遷徙的比例已經高達60%。“2.8億農民工里有51%的人是新生代農民工。”李鐵說,這51%里大概50%是“80后”,43%是“90后”,剩下的是“00后”。“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我們做政策研究時,關注第二代農民工的問題,現在面臨的還有第三代農民工的問題。”
李鐵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是要加快戶籍改革,二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前述兩個文件都明確提出放開或者放寬落戶政策,“這就意味著落戶速度要加快”。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則意味著雖然沒有落戶,但可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這也能很大程度上讓舉家遷移的農民工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
重視流動兒童教育問題
在李鐵看來,只有提升了中國城鎮化水平,才能解決農村發展問題,才能解決城市的競爭力問題,才能解決創新載體問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流動兒童接受很好的教育。”
如何從城市治理、城市未來的角度來看待流動兒童問題?“二代農民工已經大大降低了老齡化率。北京戶籍人口老齡化率(60歲及以上)是24.8%,如果有外來人口就降到16.5%;上海戶籍人口老齡化率(60歲及以上)33.1%,加上流動人口的話會大幅度降低至22.3%。”李鐵繼續用數字加以說明,“三代農民工是城市最有活力的新鮮血液,如果這批人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未來,他們可能會給城市帶來壓力和不穩定。”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有這樣一句表述,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李鐵分析說,2018年的義務教育公辦覆蓋率是82%,長期一直在80%左右徘徊,剩下的18%都是民辦來解決的。“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說我們是否能做到全覆蓋,我們確實面臨著人口流入地區公共服務資源的短缺。”
事實上,現在不只是隨遷子女上學難,就連擁有北京戶口的孩子想上幼兒園也難。李鐵說,隨著人口增長、人口向發達地區流入,發達地區公共服務供給出現嚴重的負擔。“人口向大城市、都市圈流動的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可逆的。”
“中央政策已經頒布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落實。”李鐵指出,相關文件對各級地方政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雖然也面臨著現實的難度,但隨著政策認識的加深,會影響城市政府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上不斷創新政策、加大改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