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17 15:00:3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喬瑞慶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折射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三個趨勢,即勞動力數量紅利向質量紅利轉換的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換的趨勢,以及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融合發展轉換的趨勢。
國家統計局于近日發布了《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引起廣泛關注。農民工,這個數量龐大的群體,用他們勤勞的雙手,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該群體數量的增減和質量的變化對中國經濟產生著直接影響。這份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提供的數據在反映農民工群體變化趨勢的同時,也折射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三個趨勢。
從生產要素的角度看,報告數據折射出勞動力數量紅利向質量紅利轉換的趨勢。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增長0.6%,總量增速明顯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盡管農民工總量在增加,但是增速在放緩。這當然與勞動力的總量減少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農民工的子女走出農村,接受高等教育,成為高素質勞動力。農民工存量在減少,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增加。農民工增速放緩的同時,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逐年遞增。
有研究數據表明,2010-2017年的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上升至820萬人,2019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834萬人。很多農民工的子女不再像父輩一樣亦工亦農,而是成為真正的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或公司職員。相比普遍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父輩們,他們的知識素養要高得多,成為人口質量紅利的重要貢獻者。
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看,報告數據折射出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換的趨勢。梳理歷年數據發現,2018年東部地區農民工僅比2013年增加118萬人;中部地區的農民工則從2013年的5303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6051萬人,增加748萬人;西部地區的農民工由2013年的4951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5993萬人,增加1042萬人。
農民工“西飛”與東部地區快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及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密切相關。勞動力成本升高倒逼東部地區企業提高資本有機構成,推動轉型升級。據報道,2016年,廣東新增應用機器人2.2萬臺,總量超6萬臺,約占全國五分之一。東部地區企業對體力勞動者需求量在減少,應用機器人正慢慢取代農民工,同時對技術人員和知識型勞動者需求量則在增加。
從城鄉關系的角度看,報告數據折射出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融合發展轉換的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進城農民工比2015年減少236萬人,2018年比2017年下降1.5%,進城農民工總量在減少。與此同時,農民工回鄉創業人數卻在增加。2018年底,農業農村部統計顯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已經達到520萬人。
40年前,很多農民因為貧困走出鄉村;40年后,不少農民在家鄉找到了致富奔小康的機會。城鄉融合發展讓鄉村和城市的差距逐漸縮小。尤其近幾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實施,鄉村基礎設施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很多有利于鄉村創新創業的政策也在落地生根。農民即使不進城,守在本土也能干事創業,謀求發展。
以上三個趨勢描繪出一張生動鮮活的農民工遷徙圖,在講述農民工自身故事的同時,也揭示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