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01 10:13:2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熊丙奇
最近,湖南新化“超級大班”擠爆中小學教室的新聞報道引發關注:教室里擠著99名學生,開學一個月后老師連名字都記不全。由于教室不足,教育局騰出辦公樓作校舍。
消除大班額,是我國發展義務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家為此明確了具體的時間節點,即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但從現實看,消除大班額的形勢不容樂觀。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的《2017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報告》指出,大班額問題還比較突出。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額8.6萬個,占全國總班數2.4%,其中排前三位的河南、湖南、河北共有4.5萬個,占全國現有大班額總數52%。全國有56人以上大班額36.8萬個,占全國總班數10.1%,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縣鎮。其中,湖南大班額比例為22.9%,廣西、海南達到18%。
消除大班額的難點在哪里?一些地方政府表示,涌入城鎮學校的學生太多,而不管擴建或新建都需要經費和時間的投入,所以為滿足鄉村孩子進城讀書的愿望,只有不斷擴大班額。從我國鄉村家庭的教育選擇來看,送孩子到城鎮學校讀書的趨勢十分明顯,即便鄉村有小學或教學點,也留不住孩子。這就讓大班額變為至少在近期內難以有效解決的問題。
治理大班額問題,必須分析鄉村家庭的教育選擇。當前,中西部縣鎮存在城鎮學校擠、鄉村學校空的普遍問題。但我們要問,為何城鎮學校如此擁擠,村民還是要送孩子進城讀書?根據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小學16.70萬所,下降5.98%;小學教學點10.30萬個,增長4.63%。這組數據表明,我國各地都在重視鄉村教學點建設,但鄉村教學點對留住鄉村孩子或者吸引鄉村孩子回流的作用并不明顯。這是叫停撤點并校,建設鄉村小學、教學點的戰略錯誤嗎?當然不是,而是我國各地依舊存在的低水平維持鄉村學校、教學點辦學的老問題。發展我國鄉村教育,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維持層次,現在的鄉村學校大多“弱而小”,只有建設“小而美”的鄉村學校,才能留住孩子,或者吸引他們回流。
在筆者看來,要消除大班額問題,必須轉變發展鄉村教育的思路,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行改革。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鄉村教育,但仔細分析其中的思路,卻仍停留在給鄉村孩子“上學機會”上。包括當前的社會輿論也是如此。每到暑假,就會關注大學生到鄉村支教。可以說,大學生的公益行動值得支持,但是支教并非是解決鄉村教師短缺問題的方法,缺乏教學經驗的在校大學生短短幾個月的支教很難給鄉村帶來辦學質量的根本提升。
鄉村孩子應該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而非只是上學機會。所以,發展鄉村教育,就不再是辦一所學校、保留一個教學點的問題。要辦好鄉村學校,必須進一步改革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主要以縣鄉財政為主。這種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直接導致義務教育不均衡,以及鄉村教育不振。一方面,各地教育投入情況取決于當地的財政實力;另一方面,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就會把經費集中在少數學校,通過辦好少數學校來展示地方政績。我國鄉村地區過去存在的大規模撤點并校,就與這一經費保障機制有關。
城鎮學校大班額,就是把所有涌入城市的學生,都“裝進”原來的學校,是不大規模增加投入而解決問題的最省錢方式。因此,要化解大班額問題,必須改革經費保障機制、強化省級統籌。在省級財政統籌的基礎上,對貧困地區加大中央轉移支付力度,才能最終實現我國所有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一現代化教育發展目標。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