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解決城鄉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農村學子進入重點高校難等問題,國家和地方均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對農村考生有何影響?鄉村教育的短板在哪里?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優質教育資源偏向縣城,農村學校難留好師資,很多優秀老師被省城或沿海地區挖走。(9月6日《人民日報》)
“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離開鄉下向城里跑……”1926年,陶行知先生寫下《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下的鄉村教育,確實有相似“病癥”。一者,是農村教師隊伍極不穩定。好老師被待遇更高、條件更好的城市學校挖走,剩下的老師憑借理想和熱情在從事這份工作,但仍然存在年齡偏大、流動性高等不足。二者,是農村生源也有減少趨勢。由于相當一部分孩子跟著父母進城務工,一些農村中小學成為“麻雀學校”,有的鄉村學校盡管校舍很漂亮,卻常年只使用一兩個教室。城里出現了上百人的大班,有的鄉下學校里老師卻比學生還多。
教育為興國之本。鑒于農村人口還占據人口多數,如何發展好鄉村教育,不僅關乎農村發展,更關乎國家的前途。不可否認我國的鄉村教育雖然也培養了不少人才,改變了諸多農村娃的命運,但一些不足之處也逐漸暴露,甚至有形成惡性循環之虞:經濟落后導致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水平滯后就留不住生源,留不住生源就沒有高端人才來建設農村,最終導致貧困加劇。值得欣慰的是,如何完善提升鄉村教育,近年來已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話題,國家也出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政策,比如叫停“撤點并校”等。但鄉村教育要“恢復元氣”,首當其沖還是要抓準鄉村教師這個支點和關鍵。留住老師是辦好鄉村教育的頭等大事。
首先,讓好老師愿意來、留得住、教得好,需要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拓寬其發展空間。今年6月,《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出臺,其中明確提出要提升鄉村教師待遇,被稱為史上最無爭議的“漲薪”,可見農村教師待遇偏低絕不是個別現象,而是非常普遍的。但在美國和日本,鄉村老師收入要高于城市學校老師,就是為了吸引好教師去鄉村任教。今后,“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好”的原則,也應成為提升鄉村老師職業吸引力的不二原則。給鄉村教師“漲薪”,應該盡快落實時間表和漲薪指導線,讓鄉村教師看得到希望,搶得到“紅包”。
其次,要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理順教育觀念。眼下,不少地方有“教育政績”之說,只關注有幾所重點中小學,出了多少“清華北大”,因而將最多的資源、最好的老師通過行政之手集中到個別學校,其代價是使得大多數普通學校、尤其是鄉村學校面臨空巢化風險。只有將這一本末倒置的教育觀念扭轉過來,加重對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考核,才能彰顯大眾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在這種理念之下,農村學校能夠按照生源數量在經費、編制、職稱等方面更公平合理地分到更大蛋糕,自然具有吸引好老師的資本。
教師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質量高低。農村教師愛往城市跑,這一現象不能不重視。要扭轉城市教育對鄉村教育的虹吸效應,不能靠強制,而要從根本上提升在鄉村工作的吸引力。目前我國農村的城鎮化還遠未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就業創業機會、生活娛樂設施與城市還有很大差距。只有農村各項硬件無限接近城市,再加上收入待遇、生態環境、情感氛圍等優勢,才能吸引優質的教育資源回流農村:好老師會樂于到鄉村任教,農村娃也不必千里迢迢到城里上學,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鄉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