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8 14:46: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陸仁忠
日前,《中直黨建》雜志刊發了一例違紀典型案例。中直機關某部委一名局級黨員領導干部,在2015年春節前,召集在京工作的本省老鄉聚餐,期間創建了“在京老鄉精英會”微信群,將老鄉中的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和較成功的商人拉攏進群,并號召大家“有事找群員”。群內成員利用該平臺互通信息,一時間很是熱鬧。
俗話講,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有多種,老鄉無疑更親密些。同飲一江水、同吃一地米的經歷,更能讓人有種“血脈關聯”之感。組建微信群,讓老鄉“抱團取暖”,這本無可厚非,但該案例中的這個“老鄉微信群”卻成了“權力尋租”的一個平臺,一些領導干部為群內商人介紹工程項目等。作為“老鄉微信群”的線上群主、線下活動組織者,受到黨紀處分實屬咎由自取。
早在2002年,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就聯合印發了《關于領導干部不得參加自發成立的“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組織的通知》,明確要求,“黨員領導干部不得參加自發成立(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老鄉、校友、戰友等類似聯誼性組織,更不得發起、組織這類聯誼會,不得在這類聯誼會中擔任職務。”《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也明確規定,“黨員領導干部違反有關規定組織、參加自發成立的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情節嚴重的,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這是不少黨員領導干部腐化墮落的根源所在。把組織紀律視若無物,將教育警示當作耳旁風,總認為自己的“圈子”固若金湯,甚至認為在“老鄉情分”“利益糾結”中,大家一起“升官發財”,算得上“和和美美”的好事,但事實證明,違規就會被糾、違紀終將被查,任何人都無例外。
人是感性的動物,社會是人情關系重重疊加的大圈子,要做到完全不管親朋好友,也不太現實。但作為黨員干部,要正確對待人與事之間的關聯,認真衡量政與商、親與情之間的關系,這應該成為一項基本技能。越是親密的關系、越是熟悉的親友,越應保持清白交往,這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基本體現。如果僅以“利益”作為紐帶,那和“狐朋狗友”“酒肉知己”有何區別?
守住“為了誰”的底線,找準“依靠誰”的答案,重塑“我是誰”的認知,黨員干部自然知道什么該干、什么不該干。而這一切的基礎,還在于是否時常抬頭看看頭頂的利劍,握緊手中的戒尺,管住心中的私欲。做到了這點,“老鄉微信群”才能搭建起正常的人情橋梁,不會成為權力尋租場,這是每名黨員干部需要一生謹記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