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14 16:36:02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然玉
據媒體報道,元宵過后,廣州海珠區的城中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招工高潮。在鷺江南約大街路兩邊站滿招工者,排的隊伍延綿約一公里長,相比之下,應征者顯得錯落稀少。招工隊伍中,很多是工廠主親自披掛上陣,他們普遍表示,去年日薪三四百元能招到的工人,今年四五百元都未必招得到。鷺江村制衣廠老板娘姚女士透露,一名熟練的四線工一個月工資能輕松破萬,但目前工人多是中年人,“年輕人不愿意干這個,現在路上10個招工的,只有一兩個是工人。”
招工難、用工荒,幾乎已成為每年春季的固定話題。只不過,這一次媒體的敘述更為聳動,暴露的事態略顯嚴重而已。“制衣行業月薪2萬招不到人”,此一標題自一開始就讓不少網友深感詫異。盡管很難說其有夸張失實之處,但至少也是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從詳細報道可知,所謂“月薪兩萬”絕非是制衣行業的標配薪酬,也并非是個人就可以去賺這份高薪。所以,針對此事,大可不必故作驚詫,亦或生發出某些莫名其妙的感慨。
其實,但凡對沿海加工廠的情況稍有了解,便知道“制衣廠月薪兩萬”是怎么回事。此類工廠普遍的薪酬模式,一貫都是計件提成。對于純粹多勞多得的普工來說,雖然的確有可能通過無休止的加班和超負荷勞動獲得較高的工資,但這終究是小概率事件并且也不可持續。與之相較,絕大多數工人一個月也就是幾千塊的收入而已……而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對其中內情并不了解,而下意識以為所謂的“月薪兩萬”大概就是無責任底薪,這可說是深深的誤解了。
“制衣廠月薪兩萬”自然不可盡信,但年輕人越來越少去工廠,卻是不爭的事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無疑有很多。首先,市場提供了一系列更具吸引力的工作崗位,比如說中介、銷售、快遞等服務行業就極大分流了就業青年;而除此以外,年輕人普遍缺乏熟練生產技能的現實,也造成了其與制造業工廠雙向不適配的狀況。凡此種種,都很難單向地解讀為是“用工荒”,表象的背后其實是社會產業結構和個體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
恰如有觀點指出的,用工荒的本質,實則是缺少熟練工和艱苦工種,而這兩類人群正是最能獲得超額回報的。可以預見的是,在年輕人越來越不能吃苦、越來越待不住的大背景下,熟練工和艱苦工種只會越來越稀缺。或者三心二意混日子、或者頻繁跳槽碰運氣,年輕一代完全有別于上一輩的生活態度,影響了自身的擇業選擇,也在間接推動著制造業的優勝劣汰。并且,父輩們的積累,也在客觀上保障了“二代們”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由工廠“招工難”反過來指責年輕人怕吃苦、不踏實,當然并不公平。畢竟,實現充分的、高質量的就業,未必就非要進廠做工。作為純粹作為市場選擇的結果,實在很難說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