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失業率會不會提高?
時間:2016-03-14 09:04:06  來源:新京報  作者:黃穎 蘇曼麗 郭超 郭錳 

  最近十幾年來,高校就業難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每一年似乎都是“最難就業年”。

  擴招16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從1999年時的85萬人,飆升至今年的765萬人;加上職業學校畢業生、初高中后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大約有700萬,總計下來今年城鎮新增青年勞動力約1500萬。

  教育部、人社部均曾先后表示,今年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青年群體就業壓力較大。

  然而在經濟下行大背景下,部分企業提高用人門檻、減少招聘規模乃至停止了面向應屆生的校園招聘,也為負重求職的大學生們,壓上了幾根稻草。

  農民工群體的數量也在穩步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747億,比上年增長1.3%,數量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他們面臨的是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的兩難境地,人口紅利消失與技能不足并存,企業和農民工都面臨著結構性矛盾。于是不斷有人提出,讓農民工把外出打工習得的技能帶回家鄉,以創業解決就業。

  今年的就業形勢之嚴峻,還在于出現了新群體——化解過程產能帶來的分流下崗者。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介紹,去產能的目標是鋼鐵產能在5年之內要減少1億至1.5億噸,煤炭產能在3到5年內要減少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

  媒體報道稱,中金公司曾測算,未來2至3年,若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減產30%,將造成300萬人失業,涉及行業包括鋼鐵、煤炭開采、水泥、造船業、煉鋁和平板玻璃。

  分流之后怎么辦?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于職工分流安置。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稱,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不會重演。

  “與其養虧損的企業,不如養職工”,全國政協常委厲以寧認為,職工生活有著落了,經過培訓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崗位。

  根治這些就業“困難戶”的生機,似乎要從新經濟中尋覓。這一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概念,是以“互聯網+”這些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為代表,已呈現出超乎預料的成長速度,也許能成為就業的新支撐。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6年的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3月9日,途經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時,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盡管今年就業形勢非常復雜,他依然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就業目標。

  “大學生就業難是個偽命題”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 鄭強

  新京報:你怎么看待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鄭強:這實際上是個被渲染、炒作出來的偽命題。考慮下中國的人口基數、國土面積和經濟發達程度,再與目前全國2000多所高校的數量進行對比,就會發現跟美國、日本等存在很大差距,中國的高校數量反而是嚴重不足的。

  新京報:現實中,有企業以經濟下行為由,提高招聘門檻,減少招聘數量,你怎么看?

  鄭強: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下行時,企業提高用工標準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必然行為。目前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性調整,企業調整用工標準也是必然行為,所以大學生作為被選擇者,應該調整心態去適應,而不是一味抱怨或者維持高標準。

  新京報: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應怎么樣解決?

  鄭強:首先社會不能再加壓了,不要把大學生和就業問題放在火上烤。另外學生要對自己正確定位,放下身段,不要抱有一步登天的想法。現在社會喜歡炒作所謂成功人士的光鮮榮耀,我認為真正應該關注的是他們背后付出的艱辛。我建議,學生們在就業時要明白想做將軍必須先做士兵,當下手也是成功,把經歷過的苦累當做難得的經驗。

  “不是每個大學生都適合去創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奧生物集團總裁 程京

  新京報:現在鼓勵大學生創業是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嗎?

  程京:鼓勵大學生創業并不是什么現在才有的新鮮產物,沒有鼓勵也會有人投身到創新創業的事業中去,所以國家在政策上稍加引導和鼓勵是好的。

  但這并不是說每個大學生都適合去創業,每個人都應該認清自己的發展定位,是要去參加創業做老板,還是做好一個雇員。

  新京報:現在創業似乎是一條人人可以走的路,你怎么看?

  程京:建議大學生們在創業之前想好,對自己的情商、智商、財商評價一下,沒有準備好最好別去碰,企業不是坐下喝喝咖啡就能辦起來的。

  新京報:有評論指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是為了緩解城鎮就業壓力,你怎么看?

  程京:農民工創業是一個很好的均衡生產力的舉措,農民工返鄉創業并不是一窩蜂,而是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及產業機構調整而緩慢變化的。

  新京報:在農民工返鄉就業中有什么需要注意和提醒的?

  程京:這個過程需要注意的是農民工的再教育和技能培訓,重視農民工的職業培訓,才能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發展小城鎮容納農民工就近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南州州長 向紅瓊

  新京報:目前黔南農民工返鄉情況如何?

  向紅瓊:我們黔南全州共有420萬人口,常年在外務工人數達87萬人,超過全州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0%。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州農民工返鄉創業42606人,返鄉就業51532人。

  新京報:為什么會出現這個變化?

  向紅瓊:因為我們為農民工回鄉就業,乃至創業提供很多條件。另外農村電商的發展,新興產業和城鎮化的推進都為他們回鄉就業創業提供了選擇。

  比如我們發展家庭農場、創辦龍頭企業,從而解決了“誰來種地”的問題。另外還建立了24個返鄉農民工創業園,17個農民工創業孵化基地,為他們創業提供平臺和便利條件。

  我們還專門建立了創業指導與小額擔保貸款聯動機制,設立創業扶持專項資金,僅2015年一年,就為包括返鄉農民工在內的個體經營戶、小微企業提供小額貸款9億元。

  新京報:在吸引農民工返鄉就業方面,最關鍵的是什么?

  向紅瓊:首先是要發展一批產業,才能吸引他們回來,我們去年全州新增標準廠房100.75萬平方米,累計建成394.8萬平方米,入駐標準廠房企業461戶,這樣就解決了2.03萬人的就業問題。另外還是要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這樣能實現他們從謀生到創業的轉變。最關鍵的,還是要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容納更多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

  新京報:目前農民工返鄉就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向紅瓊: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支持西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加快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力度,這樣才能解決好外出務工人員進不了城、回不了鄉的現實問題。

  從政策層面,國家應考慮通過從財稅、金融、人才、科技、培訓、用地等方面,給予西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一些差別化優惠政策。

  “今年招人沒有縮減還要增加”

  全國人大代表、長春新大石油集團董事長 劉桂鳳

  新京報: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你們會減少招工嗎?

  劉桂鳳:經濟下滑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但我們還好一些,基本能保證正常生產,生產經營資金都在良好有序發展中。

  新京報:今年還招應屆畢業生嗎?

  劉桂鳳:年年都招,根據現有發展和產業的需求,今年沒有縮減,還要增多。

  新京報:往年招多少人?今年招多少?

  劉桂鳳:往年最多時招100多人,占我們全部職工數的10%。今年我們還要招50人左右,占員工5%。

  新京報:你覺得現在大學生就業困難嗎?面臨哪些問題?

  劉桂鳳:這個市場很廣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問題,學什么選什么,如果好高騖遠,又脫離你的專業,可能就會在就業中出現問題。本來學農業的話你不上農村非要上城市,學工業管理的非要進高科技,不做一線,大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怎么結合?

  就業目標一定要結合實際,我認為大學生就業應該定位在最基礎和基層,然后朝高處努力,才能在職場上走得成功、走得高興,否則定高了必然會被淘汰,還給第二次選擇造成心理壓力和影響。

  新京報:招工難還是找工作難?

  劉桂鳳:都不難,大學生如果自己放開思想,走進市場就非常好找工作,企業根據自己需要深入市場,廣泛跟大學生接觸,也非常好找到可用合適的大學生,這個難就是大家停留在敷衍不認真上。現在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崗位多得是,需要的人才也很多,現在一個家政大學生去當家庭教師,月收入四五千,比他找一份正規公司工作的工資還要高。關鍵看大學生,能不能下決心進入市場,適應市場就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個案

  大學生求職:半年投60簡歷獲兩單位招手

  北京某211院校碩士研究生,文科專業,性別男,這些往年求職季中的優勢,今年似乎沒什么用。起碼對于即將畢業的張今(化名)來說是這樣的,“大約投了有六七十份簡歷吧”,他說,兜兜轉轉至今,手上雖然握著兩個offer,卻依然沒底。

  “簡直太心塞”,回顧過去六個多月的求職經歷,張今感慨頗多,實在是太難了。他投出去的六七十份簡歷中,只有約20家回應進入下一輪考試。

  怕有遺漏,張今專門只做了一個表格,列上每家單位的投遞情況與進度,“幾乎北京地區有名的央企、國企、互聯網企業都投了”,回應者寥寥,甚至有的單位招聘過程進行到半,宣布今年不再招收應屆生。

  張今用“銳減”形容今年的招聘單位數量和招聘名額,“有的往年招100多人,今年只有十幾個”,他說,有的寫明只招一個,還有的直接寫個“若干”,“若干怎么理解?到底招還是不招?”

  在向某央企投遞簡歷后,已經“上岸”的學長告訴他,不必再等了,因為對方已經多年開放校招,但從未聽說錄用,或者只有個位數入選。

  簡歷篩選似乎也更嚴格,“如果第一學歷,也就是本科畢業院校不是‘211’,就很容易被刷掉”,張今說,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名企招聘不成文的規矩,至于本科生,通過率或許更低。

  在6個月的求職中,張今參加過兩次實習,一次遠赴杭州,一次在北京某國企。

  在實習中,他意識到用人單位越來越在乎應屆生的實踐能力,“但是象牙塔里的學生,誰會有那么多工作經驗?”反而是學生較為擅長的學術能力不受重視。

  “單位的胃口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多”,張今覺得,有時用人單位提出的,毫無保障的實習等要求,對于學生來說不太平等。“如果覺得學生能力不夠,為什么不直接社會招聘?”他質疑,其實用人單位并無招聘誠意。

  幸運的是,經過半年折騰,已經有兩家單位向他招手,一個在浙江,一個在京有戶口,他選擇了后者。

  “只簽個三方保險嗎?”他咨詢過很多人,也不敢太張揚,“萬一有人知道后,又把我擠下來呢?”而他的更多同學,依然奔波于求職路上。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