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08 11:59:11
來源:東方網 作者:江德斌
“當前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完善細化限塑令,在實踐層面上增強其執行力、強制力。”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呼吁。他認為,解決新行業產生“塑料垃圾”過多過濫問題已刻不容緩,應盡快將快遞包裝袋、塑料餐盒等納入“限塑令”的限制范圍,防止造成監管盲區。(3月6日《法制日報》)
“限塑令”實施已近十年之久,呈現出虎頭蛇尾的過程,如今各地對市場不再進行督查,“限塑令”名存實亡,且已然淪為“賣塑令”,商家以此為借口對塑料袋進行收費。而且,舊問題沒有解決掉,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快遞包裝袋、塑料餐盒的污染問題,令治污壓力陡然增加,對“限塑令”范圍進行擴容,加強“限塑令”執行力度,防范白色污染擴大化,亦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每天塑料袋使用量高達30億個,全年使用塑料袋重量在680萬噸,其中以塑料購物袋為主。近年來,隨著快遞、外賣等新興行業迅猛發展,塑料包裝使用量亦非常可觀。有媒體統計,國內互聯網訂餐平臺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約達4000萬個,快遞行業一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其中絕大多數是不可降解的,回收率非常低,只能廢棄掉或者焚燒,環境污染壓力很大。
從治理白色污染的角度看,確實有必要將快遞包裝袋、塑料餐盒等納入“限塑令”,并鼓勵使用環保包裝,降低不可降解塑料包裝的使用量,提高塑料包裝的回收利用率,從而將白色污染降低到最小化。“限塑令”目的是減少塑料包裝使用量,倡導環保理念。那么,不妨按照環保的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將“限塑令”的執行側重點,放在回收環節上。
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而最終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絕大部分都被棄置掉,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亦是巨大的資源浪費。塑料包裝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其屬于石化類產品,本身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可以生產為汽柴油、塑料顆粒等進行循環利用。因此,在塑料包裝尚無完美替代品之前,應把主要精力用于回收環節,利用稅收杠桿和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以提高回收利用率,實現變廢為寶。
從社會經濟和科技歷史發展來看,每一次重大社會變革都離不開技術進步,“限塑令”也應聚焦于科技,支持企業積極投入研發,通過技術革新,發展物美價廉的替代品,鼓勵從業者和消費者使用可降解塑料包裝、綠色可回收包裝等,發展智能化供應鏈等。比如,部分快遞公司在試點“共享快遞盒”,可以循環多次使用,也有外賣平臺在推行可降解塑料袋,都是積極的環保舉措,應給予政策性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