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29 13:46:07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恩奎
夜風雪,讓1月26日早上的杭城被雪景刷屏。這個60歲的杭州男人跪了3個小時!背后故事讓人淚奔,圖片中是手術室的場景,冰冷的手術機器、散著白光的手術燈、穿著手術衣的醫生,但是主刀醫生的手術姿勢卻是跪著的。他雙手稍稍懸空,全身貫注地操作著手里的手術儀器。“這是我們神經外科已近退休年齡的陳書達主任,因為一個理想的手術體位在冰涼的地面跪了幾個小時。”朋友圈的文字還這樣寫道,“請相信這句話:這世上最希望您能痊愈的,除了您的家人,就是您的醫生了。”(1月27日《錢江晚報》)
這又是一則關于醫生敬業的“暖新聞”,又是一位用職業操守詮釋職業形象的“最美醫生”。陳書達主任醫生跪地3小時為患者做手術,贏得一片點贊聲:他的這一跪是對職業的尊重;他的這一跪是對生命的珍惜;“跪下的是身體,撐起的是生命!”“這是愛的手術”,“這張照片如一股清泉流過人們心間!”……我們在媒體上已不止一次看到類似的新聞,而六旬醫生跪地3小時手術的行為仍然讓人感動。
的確,在規范化的手術里面,并沒有“跪著”這個姿勢。但醫生說,醫生跪著做手術,在醫院實為尋常之事。醫生這行有句老話,叫“醫者父母心”,“仁義仁術”,對待一個患者,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我覺得都應該以醫者的角度,為患者服務,去精心治療每一個患者。六旬醫生跪地手術,這是認真嚴謹的職業態度,這是敬業的精神,在這個醫患糾紛敏感的時代,陳書達被稱贊為“正能量”、“最美醫生”等稱號,人們直呼他“為醫生正名”。
“跪地手術”的從業行為表現,詮釋職業道德的崇高而偉大。尤其是在時下醫患關系信任危機下,六旬醫生跪地手術確實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因為再高尚的“仁心仁術”,最終還得靠細節性呈現,諸如“帶病堅持手術”和“長時間手術后睡倒在地”等個例,都足以說明“醫者父母心”在現實中依舊常態化存在,并與“收紅包”等行業現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并由此引發醫者和公眾之間的雙重反思。
愛崗敬業,是醫務工作者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醫生為患者做手術原本可以坐著或蹲著操作,但是有時候為了手術的完美精細,醫生“委曲求全”委“膝”求精,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像陳書達老醫生這樣,為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而不惜委屈雙膝的事例并不常見,這才使得這一跪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跪地做手術的醫生無疑是值得標榜的,如此盡職盡責,為患者著想的醫生形象才應該被高度宣傳。誠然,不管是跪、是站還是坐,姿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醫生要有一顆仁愛之心。人們似乎從陳書達老醫生身上看到了醫生群體的光芒。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有一句名言:“要是我們看到了丑惡,卻不用憤怒的手指把它點出來,那我們離丑惡就不遠了”同樣,看到“最美”時候人們也毫不吝嗇地來點掌聲鼓勵,這是社會和諧進步的表現。正如哲學家柏拉圖說:“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但是一看到美的東西,就會贊揚它們,很快樂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因此自己的性格也變得高尚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