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社會建設藍皮書:2017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指出,從北上廣深流動老人的整體情況來看,為照顧孫輩而流動占比最大。
報告稱,北上廣深流動老人的家庭化流動特征突出:因照顧孫輩而流動的流動老人比例最大,占35.2%;因養老而流動的流動老人,占23.1%;因照顧子女而流動的流動老人,占19.2%。根據報告,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仍未退出勞動力市場,因務工經商而流動的流動老人比例為14.5%。此外,出于治病及其他原因流動的老人比例為8%。
廣州深圳的流動老人分別有51.7%和53.2%因為照顧孫輩而流動,北京上海這一比例較為接近為35%左右。因照顧子女而流動的老人占比,廣州深圳分別為3.4%和12.8%,北京上海為18.8%和21.0%。報告分析,這可能與城市人口特征有關:2015年,廣州和深圳的人口出生率分別為17.7‰和19.6‰,而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出生率分別為8.0‰和7.5‰。
報告指出,從不同城市中流動老人流動原因的分布也可以看出超大城市的不同特色。在北京和上海因治病流動的比例分別為1.1%和0.3%,而在受訪流動老人中,不存在因為治病而流動到廣州和深圳的情況。同時,在北京和上海養老的流動老人比例也高于在廣州和深圳養老的流動老人比例。與其他三個城市相比,在廣州因務工經商而流動的流動老人比例最高,占17.2%,反映出廣州經濟發展較為活躍,就業機會較多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