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社會治理方式必然是系統思維、多元參與的治理,是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理,更是以民為本、服務惠民的治理。長沙縣“樂和鄉村”建設,到目前為止雖然只有兩年多時間,但在激活基層組織、恢復鄉村生態、推動鄉村建設、復興鄉村文化等方面均已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涌現出一批令人欣喜的典型案例,為全縣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創造良好條件,同時也為全省乃至全國農村基層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寶貴經驗。
1.堅持黨的領導,共建共治,不斷激發社會治理的活力
長沙縣“樂和鄉村”建設的實踐證明,只有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做到多元參與,凝心聚力,共建共治,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走在社會治理創新前列。
早年梁漱溟、晏陽初先生推行鄉村治理單純依靠行政支持,雖然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本質上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深厚的組織土壤,結果還是無疾而終。
在“樂和鄉村”建設中,長沙縣始終堅持頂層設計、試點突破,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方向堅定、步子扎實,縣委書記多次統籌協調,統一各方思想,凝聚全縣共識,科學合理規劃,精心描繪藍圖,分類指導實施,推動社會治理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積極引入像北京地球村這樣的社會組織作為善意第三方參與,發揮外力激發作用,搭建社會協商平臺,激活基層自治職能,實現村民自治主體下沉到村民小組;充分尊重群眾選擇,發揮群眾主體地位,增強廣大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與責任感,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群眾自治良性互動。
2.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切實提升社會治理的實效
長沙縣“樂和鄉村”建設的實踐進一步證明,只有真正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真正相信群眾,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在滿足群眾利益訴求的同時滿足群眾的參與需求,讓廣大鄉村群眾在公共事務方面由“要我做”主動變成“我要做”,才能把群眾想干的事情變成黨委政府要干的事情,把黨委政府在干的事情變成群眾積極參與、鼎力支持的事情,把黨委政府干成的事情變成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民生利益的事情。
“樂和鄉村”建設中,長沙縣無論是在“一站兩會”的建立與運行上,還是在項目投入機制改革與考核評價體系創新中,都堅持同群眾商量,與群眾交流,事事尊重群眾,時時親近群眾,處處關心群眾,充分發揮群眾在創新社會治理、推動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實現鄉村社會治理與新農村建設從單純收集群眾的意見,提升為激發群眾的共同愿景;從單純滿足群眾的利益訴求,提升為滿足群眾的參與需求;從為群眾點對點的服務,提升為培育群眾組織,讓群眾實現自我服務。
這些做法,既是新形勢下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新思路,也充分展現了長沙縣委、縣政府在深化改革試驗中堅持制度自信、執政自信的膽氣。
3.堅持改革創新,標本兼治,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的新路
長沙縣“樂和鄉村”建設的實踐證明,只有厘清政府職能的邊界,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努力把政府該管的事情管好,把管不了、管不好、管不到、不該管的事情逐步剝離出去,按照責、權、利和義務分解、下放,才能實現政府功能歸位,促進本土社會組織加快發展,推動群眾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從而在根本上提升社會自治能力。
在“樂和鄉村”建設中,長沙縣堅持以深化改革驅動項目實施,由縣委書記高位協調,積極簡政放權,推行“三事分流”,主動下放權力,做好服務配套,改革投入機制,整合涉農資金,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創新考核制度,引導各單位既發揮各自優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更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整體合力,打好總體戰;明確互助會、村民責任義務,實現了基層政府、村支兩委、互助會、村民各盡其力、各盡其責。
4.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創造出系列具有操作性的經驗和方法
長沙縣“樂和鄉村”建設實踐證明:農村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任何問題都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畢其功于一役。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根據廣大農村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最后實現殊途同歸。
“樂和鄉村”建設中,在試范村建設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各個試點村根據各個村民小組的具體情況,沒有急于求成、盲目冒進,而是以“三事分流”為核心,從村民最為關注的問題和熱點入手,先期基本采取單體試驗,分別從衛生治理、山塘溝渠維修、村級公路修建、文娛活動介入進行突破,首先激活互助會,然后通過互助會進一步帶動村民,逐步增強村民的參與意識和公共精神,使村民對鄉村公共事務由過去“要我做”自覺過渡到“我要做”。而這種觀念的轉變正是鄉村治理引導群眾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基礎。
實踐中,不同的鄉鎮、不同的行政村結合自身特點將“樂和鄉村”的試驗做出本地特色。春華鎮在村支兩委換屆之前試點村班子不夠得力,樂和社工的工作就由鎮黨委直接領導、統一調度。金井鎮西山村有一個堅強的起模范帶頭作用的村黨組織,駐村大學生村官又是本村的年輕人,因此推進樂和鄉村建設時便依靠自身力量,充分學習和參照社工做法而不派社工的方式,同樣卓有成效。
可以說在頂層設計統籌之下,采取以點帶面、分體突破、穩步推進的做法不僅符合鄉村實際,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也為全國其他地區進行社會治理改革創新的具體措施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