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記者對西安古城的部分就餐場所進行調查走訪,發現除一些學校食堂較能做到“光盤”外,其他不少就餐場所浪費糧食之嚴重,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記者暗訪長安區政府機關食堂,發現政府食堂“2元3菜”套餐剩飯多,餐盤中一多半米飯沒吃掉。(10月16日中國新聞網)
今年年初,中國農業大學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僅餐飲浪費的蛋白質、脂肪,全國一年就要高達1100萬噸,這相當于2億人一年的口糧。看似無足輕重的一點點浪費,通過數字顯示出來時,卻著實令人大吃一驚。那些浪費掉的糧食,既是對勤儉美德的玷污,也讓社會風氣受損。更為嚴重的是,當民眾對浪費沒了羞恥感且習以為常之時,便意味著浪費已然成為一種不良社會常態,這與當下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相背道而馳。
自2013年全國刮起光盤行動之風以來,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已成民眾共識。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行動蔚然成風,成為人人效仿的時尚。但僅僅過了幾年,浪費的不良風氣又逐漸抬頭,更令人吃驚的是,原本帶頭倡導“光盤行動”的政府機關,如今卻被曝光在機關食堂內存在諸多浪費現象。一菜一飯之事,看似事小,實則不然,政府部門的一言一行,對廣大民眾有很強的引導作用,若連政府機關都存在嚴重的糧食浪費,那么回歸到廣大民眾當中,缺乏了相關部門的帶頭引導,浪費糧食的壞風只怕會繼續蔓延下去。
機關食堂的浪費絕非偶然,一來食堂的餐費很低,幾元錢就能吃到一頓不錯的飯菜。這就使得個別工作人員產生滿不在乎的想法,以為浪費的也就只是幾元錢而已;二來作為機關食堂,外界一般不會深入。缺少了民眾的監管,機關人員的思想意識也開始松懈。三來也說明政府機構在公益活動上的執行力還需加強。“光盤行動”既然得到中央支持,各級政府理應積極倡導,使其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而不是只如一陣風般,吹過了就不再上心。總之,機關食堂的浪費,暴露出政府部門在推動社會公益活動中的力度不夠、決心不足、監管不嚴,這也正是阻礙“光盤行動”向前推進的重要原因。
顯然,在推進社會公益事業上,政府部門應不打折扣地全力支持,而不只是做做表面文章。通過輿論的廣泛引導,促使民眾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這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更何況,就中華民族的傳統而言,浪費本身就是可恥的。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率先推動者,帶頭浪費顯然更加說不過去。只有從小事做起,讓機關食堂成為踐行“光盤行動”的一面鏡子,始終如一地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才能真正剎住浪費糧食的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