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陜西省橫山縣三產服務區的鳳凰新城是當地一處大型限價商品房項目,距離縣城和榆林市區分別為40公里和18公里。目前,該項目兩期共2048套房源已全部建成,但僅有176戶辦理交房手續,入住96戶,入住率不足5%。(5月12日《經濟參考報》)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住房問題是群眾最為關注的三大難題之一,然而,部分保障房項目卻“先天不足”,不僅造成國家資金、土地等資源的大量浪費,而且讓民心工程變成“鬧心”和“傷心”工程。
近幾年,保障房空置現象大量存在。據國家審計署2015年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贛豫吉鄂貴等5省已建成的5.75萬套保障性住房閑置。情況最嚴重的貴陽,已建成保障房空置套數達30855套,占所有被通報省份的一多半,共涉及投資85.43億元。
建好、用好、管好保障房事關困難群眾安居夢的實現。橫山鳳凰新城保障房項目不僅周邊環境頗為荒涼,二期沒有學校、商場、醫院,配套基礎設施也不夠健全,讓群眾平添了不少額外開銷。由此可見,鳳凰新城陷入“有房無人”的尷尬是必然的。
其實,保障房空置是對民生的漠視,其背后藏著“以房為本”的畸形政績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上級政府只看保障房的開工量、竣工量,那么下級部門就會只求開工面積、不問投入使用,只求完成投資、不問質量監管。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莫讓保障房“鬧心”更“傷心”,一是要改革考核評價機制,降低開工量、竣工量的考核權重,把入住率、滿意度、宜居水平作為剛性指標;二是層層傳遞壓力、落實一案雙查,對監管不力、任性決策的責任要嚴肅追究;三是推行政務公開,實行開放式決策,讓群眾依法享有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民心比數字更重要。地方政府要有勇氣直面“空城”的尷尬,厘清問題根源,切實做到“以需定建”;黨員干部更要守住底線、謹慎作為,多聽一聽群眾的愿望、多想一想群眾的感受,決不能把保障房當做“政績房”“官帽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