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科院發布《中西部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處境與對策》一書,其中“中西部農民向城鎮轉移意愿分布”調查顯示,“很想”向城鎮轉移的農民工占11.83%,“比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約一半農民工不想進城;另66.1%的農民工認為到了一定年齡就想回鄉。消息發布之后,引起熱議。(4月26日《中國青年報》)
20多年前,“農轉非”還是農民們渴望而不可即的夢想;10多年前,“洗腳進城”還被農村人視為一件榮耀之事。可如今,當農民進城的道路越來越寬,很多農民卻不想進城了。時移世易,令人感慨。
中科院在報告中,列舉了如今農民不想進城的諸多因素,比如“城市生活成本太高”“農村和城鎮戶口差別不大”“想保留家中土地承包權,為自己留一條后路”等,都反映了農民最樸素、最現實的想法。此外還有兩個原因值得注意:其一,雖然目前各地都在逐漸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引導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但對于農民進城后的生活、就業、就醫、子女上學、養老保障等,還缺少完善的制度安排;其二,對于進城,農民除了算經濟賬,還會算感情賬,中國人尤其是農民向來“安土重遷”,不愿輕易背井離鄉,對故鄉的留戀、對既有生活方式的依賴,也是許多農民不想進城的重要原因。
對于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有自己的取與舍。進不進城對于農民來說,就是一個“舍”與“得”的問題。城市的高樓大廈、燈紅酒綠固然對農民尤其是年輕一代農民有著吸引力,但農村的山山水水、親人故友以及一畝三分地,更是許多農民難以割舍的情愫和利益。人們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可如今許多農民的觀念已然發生變化,他們未必就都認為進城之路是“人往高處走”。
農民的想法往往最樸素、最實在,對于半數農民不想進城的愿望,我們應當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一方面,這是他們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何況人的想法是最難強行改變的,有那么多農民不想進城,說明自有其道理,而不是因為愚昧和偏執;另一方面,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雖然推進城鎮化、引導農民進城是既定國策,但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美麗新農村同樣是既定國策,兩者應當而且可以并行不悖、并駕齊驅,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城市要發展,農村也要發展,而農村的發展,離不開這些愿意把根扎在農村的農民。
尊重半數農民不想進城的愿望和權利,就要防止有些地方政府以各種名義強行將農民趕進小區、趕上樓房。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撤村并居”,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農民的土地,覬覦農民的利益,而不管農民“被進城”后怎樣生活。對此,早在2010年國務院就下發通知,要求“撤村并居”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必須由村集體和農戶自主決定,堅決防止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
尊重農民不想進城的權利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就是要尊重進城農民的權利,給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保障和服務,讓他們真正享受市民待遇,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對于推進城鎮化,國家政策一直強調“合理引導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何謂“合理引導”?政策宣傳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讓農民切實看到進城的種種好處,當這些好處大于留在農村的好處,自然會“引導”更多農民洗腳進城,“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的目標就自然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