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瀕死兒子卻用低保金“行樂痛快”、農婦組團“約炮”、媳婦罵婆婆“老不死的東西”、低保夫婦不顧兒子常年酣戰牌桌……春節期間,一篇題為《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丨返鄉日記》的文章轉發,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記者從遼寧省委宣傳部獲悉,此文為虛構杜撰。(2月25日新華社)
一到春節,許多在外打拼的游子都會想方設法返回農村老家過年,因著這份特殊的鄉土情結,農村的變化自然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高關注的背后是大家對于自己家鄉濃烈的愛,對家鄉一路向好的渴望。然而,有那么一小撥兒人,為一己私利,蓄意抹黑農村,甚至把“約炮”這樣低俗的字眼按在家鄉父老的身上,這樣的行為是精神上的耍流氓,撩撥和傷害的是最近最親的鄉親的心。
通過捏造事實、添油加醋,編造近乎段子的鄉村故事來刺激大眾敏感神經,以這種行徑獲得的高關注著實令人不齒。放眼全國,城市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農村建設也在同步進行,城鄉居民生活較之以前有較大改善。但是,由于歷史原因,農村的發展速度還跟不上城市的發展速度,但整體來看,農村還是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而且,即便是身處偏遠山區的農村,國家的扶貧政策也是全覆蓋,各地都立下軍令狀,扶貧攻堅實打實。
退一步來看,對于那些真實反映鄉村的精神風貌,反饋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的文章,大眾不但能理解,還會給予稱贊。這與人難免不生病的道理一樣,不畏疾忌醫才是對農村最真摯的愛。相反,刻意夸大某一方面的問題,甚至根本沒有深入農村,而是憑空想象去“創作”,從而攪動輿論,恰恰是對農村最大的傷害。
“禮崩樂壞”的抹黑,顯然是不符合當下農村的實際情況,相反一些文明新風在農村悄然興起。筆者所在的農村,是鄂東一個小山村,今年春節,廣場舞悄然興起,在筆者固有印象中,這些老人婦女一直都較為羞澀,但是在外出務工婦女的帶動下,大家都在廣場上跳起來。淳樸的鄉風沒有變,淳樸的鄉親沒有變,而變化的是生活方式。過去圍爐嘮嗑,現在舞姿翩躚,過去拜年作揖祝福,現在是微信發紅包,形式在變,祝福不變,情意更濃。
農村地發展需要每個人傾注熱情,因為人不能忘本。抹黑農村無異于耍流氓,既然有人耍流氓,就應該有相應的法子去治一治。不予以嚴懲,不足以安撫廣大百姓受傷的心,因為這樣的抹黑影響極壞,既掩蓋了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又打擊了人們對于建設好美麗鄉村的信心。一方面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對虛假文章的作者給予處罰,另外對于發布這些虛假抹黑文字的平臺進行規范,對于沒有嚴格把關制度的信息平臺,一律予以關閉。遏制這種不正之風,才能真正維護好鄉村的本味,才能慰藉不管走多遠都不曾忘懷精神家園的游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