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10萬,大專12萬,本科15萬……”這不是非法機構的辦假證價格,而是如今農村婚姻中男方按學歷給予女方的娶親彩禮價碼。在近兩年盛傳的“3600萬剩男危機”輿論裹挾中,曾經在農村不那么受待見的女孩仿佛一夜之間變成了待價而沽的香餑餑。
在農村,舉全家之力為兒子娶親是很常見的模式,因娶親一夜返貧的情況也普遍存在,伴隨著女方父母嫁女時喜氣洋洋神情的,是男方老人被債務壓彎的脊背和愁碎的心。在農村婚姻中,只有女孩的家庭自然希望在彩禮上有較為豐厚的回饋,以備將來養老之用,有兒有女的家庭同樣會面臨彩禮的難題,需要通過收取女兒的彩禮幫助緩解兒子的娶親難題,最容易被擠壓的恰恰是男孩多的家庭。近日,“湖北一家9男丁打光棍”的新聞刷新了人們對農村“剩男”問題的認知。
有人認為女方家長過于勢利,將送女兒出嫁做成了賣女兒的生意,也有人幸災樂禍,說這是重男輕女種下的惡果,不值得同情。
不可否認,在我國部分地區,男嗣延續香火的傳統思想依然存在,但是,在靠勞力吃飯的農村,更多家庭青睞男孩也是源于對勞動力的渴望,對將來養老的打算,“養兒防老”是農村人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
在我國,大多數獨生子女出現在城鎮職工家庭,這類人青壯年時有工作,年老后有退休金保障,加上子女對生活細節的照料,基本可以有比較安詳的晚年生活,因此對生兒生女比較釋然。
與城鎮不同的是,農村老年人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種地自養和子女的經濟資助,農村里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后與娘家的關系變成“親戚關系”的傳統,嫁出去的女兒能回頭資助父母的少之又少。雖然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民政部門對達到一定年齡的農村老人發放補貼政策的實施,以及低保等其他保障措施的逐步落實,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但還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在這種現實情況下,農村“巨額彩禮”現狀暫時很難因為媒體集中關注而有所緩解,解決農村“娶親難”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