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7年,中央重啟城市工作會議。而這次會議的名稱更有明顯的變化——1978年叫“全國城市工作會議”,這一次則升格成了“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既然叫“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規格更高自不待言,七位常委全體出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本月20至21日在京召開的這次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市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實際上為此次城市工作會議確定了一個基調:以人為本。
當然,以人為本做好城市工作,絕不是一句空話,必須要有具體的目標和措施。這方面,會議有不少重點涉及: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立足國情,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著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居性。
我以為,尤其是這個“宜居性”,道破了現代城市的根本屬性。從歷史來看,不宜居的城市終歸是要敗落乃至毀滅的,不管它們曾經多么輝煌宏大,比如沙漠中那些失落的古代城郭,就曾是人類歷史上某些偉大文明的承載體。
現在的城市,規模越來越龐大,功能越來越完善,人口越來越密集,資源越來越集中。這一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機會及便利;另一方面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一些難以忍受的不便與煩惱。所謂城市病,即是指城市由于人口、工業、交通運輸過度集中而又處置不當所形成的種種弊端。這其中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宜居性喪失。
不宜居的表現,首先是環境污染,然后是交通不暢,再就是住房困難,還有就業、上學、看病、安全、娛樂、休閑等等方面的不便、不能、不爽。這些問題,在不同地區或城市表現有別、側重不一、癥狀多樣,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比如,霧霾鎖城高樓消失,道路擁堵變身停車場,安全事故突然襲來,“重面子輕里子”讓市民屢屢“看海”……這哪里是城市的模樣,都跟電影里的末日景象差不多了,又何談“宜居”?
也正因為如此,今天,我們做好城市工作,就是要順乎自然、科學規劃、改善生態、統籌管理,使城市真正成為人們自由聚合的風水寶地,而不是束縛自身發展的物化軀殼。一句話,通過制度優化和政策完善,尊重人的權利,滿足人的需求,讓我們的城市回歸宜居屬性,并且越來越宜居,這才是我們今天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