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于16日上午在浙江烏鎮正式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稱,只有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鋪就信息暢通之路,不斷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才能讓信息資源充分涌流。(人民網 12月16日)
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但農村網民僅占總數的27.5%,城鄉之間無論是規模還是普及率都存在明顯差異。
習近平指出,“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互通。中國正在實施“寬帶中國”戰略,預計到2020年,中國寬帶網絡將基本覆蓋所有農村,打通網絡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讓更多人用上互聯網。”
如果把中國的互聯網建設比喻建造一座巨大的水庫,那么,城市互聯網建設就是建設最快也是最高的一面水壩,而農村則相反,是較慢且矮小的一面水壩。水壩的需水量最終還是要依據最矮的一面水壩。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木桶理論”、“短板效應”。
的確,農村互聯網建設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項工作和關鍵環節,是“重頭戲”。有人說,農村并不需要互聯網,只要建設城市互聯網即可。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農村常住人口仍占據我國人口總數的半壁江山,截止2014年12月,我國城市常住人口為7.4億,農村常住人口為6.1億。農村互聯網的長期滯后必然會影響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整體態勢,進一步拉大城鄉“知識鴻溝”,甚至割裂城鄉聯系。
其次,發展農村互聯網是擴大內需,繁榮經濟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國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之下,加之出口疲弱,國內發展方式轉型,舊的經濟增長動力開始衰退,新的增長動力尚未形成。通過發展農村互聯網,打造互聯網+農業,既能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同時也增強了農民的購買力,消費欲,這對于我國經濟無疑是一大利好。
再次,發展農村互聯網是挖掘特色文化,繁榮文化的重要舉措。互聯網能夠打破服時間、空間的限制,這對于缺兵少將的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劑強心針。借助互聯網,農村群眾同樣可以欣賞到外力之外的優質文化節目,同時,借助互聯網,農村的傳統文化精品也能夠被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欣賞。這對于形成百花齊放的文化氛圍,傳承傳統文化精髓,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