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底開始,華北、黃淮、江淮等地10多個省市持續遭遇霧霾天氣,局部出現嚴重污染,北京曾一度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目前,隨著冷空氣的到來,京津冀地區的霧霾被吹散,北京的天空終于露出了久違的藍色。
此次霧霾侵襲的范圍之廣、程度之重,不僅引起各地群眾的強烈關注,也得到了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霧霾狀況,環保部于11月27日派出10個督察組對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省市重點城市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情況進行督察。對于霧霾的成因,環保部做出了詳細分析說明,指出煤炭污染是導致華北地區大范圍空氣重污染的首要來源。面對復雜的環境問題,仍然需要時間去探索和研究,但環保部態度上的積極與誠懇值得充分肯定。
此次霧霾波及了包括首都北京在內的廣闊國土區域,但讓人無法忽視的是,相比于同樣受到影響甚至情況更嚴重的其他城市和地區,北京得到的關注明顯更多。北京發出的一條吐槽微博、微信,傳播力或許遠大于周邊地區的重污染預警,事實上,正是從北京的“發聲”開始,大面積的空氣污染狀況才成為全國性話題。某種程度上,北京一座城市仿佛就“代言”了整個京津冀乃至華北地區受影響的狀況。
顯然,霧霾不是一個城市的病,侵襲之處,不分城市大小,也不分城市還是村鎮。那些小城市、小城鎮、村莊里生活的人們,生活因為霧霾受到了多大影響,有沒有同樣的訴求要表達,何處去表達,地方有沒有采取預警等措施,我們無從得知。現在,他們和大城市同在霧霾侵襲的范圍之內,被附帶地關注。但如果不是和大城市同患難的時刻呢?譬如說暴雨,大城市的“看海”牽動人心,但實際上小城市和村莊抵抗能力更差,卻從來不會出現在公共話題中,他們缺少表達機會,因此也缺少倒逼治理的力量。
關注上有輕重之別,治理上會不會因此有先后之分呢?這是我們擔心的。以大城市為中心的發展路徑,我們是熟悉的,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往往成為發展和相關政策的附帶受惠者。發展慢一點,等一等,這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只是生活質量的差別。但霧霾等環境危害,沒有道理說,小地方人們的健康應該被輕視。問題在哪里,治理就應該在哪里。
協調發展,公共服務均等化,以人民為中心,強調的都是發展和治理的公平正義,以人為本。這也就是說,“大城市中心主義”的思路和方法,應該得到檢討和更正。無論是空氣污染,還是其他問題,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應該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提出自己訴求,得到同樣的重視。
空氣污染具有跨區域相互影響的特點,加強區域之間乃至全國范圍內的“協同共進”,對治理霧霾顯得尤為重要。把全國都納入污染防治的工作區域并不只是一種客觀需要,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