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央氣象臺將大霧和霾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預計未來兩天,華北黃淮大部地區的霧霾天氣仍將持續。
這并不是今冬的第一場霧霾。早在采暖季第一天,恰逢沈陽PM2.5爆表,濃度曾突破1300微克/立方米,此后東北、華北地區持續數日被霧霾籠罩。一時間,“供暖性霧霾”成了網絡熱詞。那么,供暖是導致冬季霧霾的罪魁禍首嗎?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負責人介紹,供暖只是壓垮空氣質量的最后一根稻草。表面看是供暖導致霧霾,但根子還是供暖結構和消費模式不合理。我國北方絕大部分地區城鎮和農村建筑的采暖是依靠燃煤,而且存在大量低質煤。城市大院、農村民宅使用的獨立小鍋爐比較多,污染物的排放就比較大。
為了應對霧霾天氣,近年來不少城市都在供暖方式上采取了改進措施。像北京市這幾年一直在實施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現在清潔能源占比已達80%左右,今年城六區將基本實現無燃煤鍋爐。該負責人表示,現在北京霧霾的主要原因是汽車尾氣,而不是供暖。
那么,能否所有城市都采用清潔能源?
據介紹,住建部近些年來一直在推行供暖設施節能減排改造,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因地制宜推進供暖“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加快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供暖燃煤鍋爐。
為了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住建部嚴格供暖企業煤質管理,優先使用優質煤,堅決杜絕使用散煤。采暖期間,嚴格禁止停用或棄用環保設施。遇到重污染天氣時,要根據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在各級政府統一指揮下,采取提高熱電聯產、燃氣鍋爐、煤粉鍋爐等低排放熱源供暖比例等臨時性應急措施,減少供暖污染排放。
不過,推動“煤改氣”雖然可以緩解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問題,但由于天然氣價格以及管網改造成本的原因,很多區域性的獨立供暖單位和小區并不愿意花錢改造。特別是目前煤價持續走低,而煤氣價格倒掛加劇,不少地方認為“煤改氣”是“環保不經濟”,推進比較難。
寒潮如來襲,機關供暖讓位居民供暖
冬季供暖是北方采暖地區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持續時間長、社會影響大。總體上看,目前各地供暖運行平穩,但也出現了部分地區因工程施工、管網老化、設備故障等因素影響供暖問題。
此外,不少百姓反映,今年冬天似乎特別冷,那么,一旦遭遇大寒潮,供暖會有哪些應急措施?
據住建部負責人介紹,嚴寒期是供暖采暖的關鍵期,特別是元旦、春節的供暖采暖是關鍵期的關鍵。各地應加強供暖管網設施的巡檢和維修,及時排查和消除事故隱患,安排專人值班值守,及時處理處置突發事件,特別是要防范大面積停熱事件的發生,確保采暖期供暖萬無一失。
遭遇持續低溫等極端天氣,供暖受到影響時,如需采取超常規措施時,要優先保障居民供暖,適當減少機關、商場、超市、餐飲、娛樂、寫字樓等公共建筑的供暖量,特別是加強夜間公共場所的供暖調控,盡最大能力滿足居民采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