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大明確提出“新型城鎮化”以來,新型城鎮化漸成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而“人的城鎮化”過程則有很大一部分是一種精神的城鎮化過程,是人與人精神上的融合與發展,是城鎮化過程中對城市歸屬感、安全感、自豪感的建設與提升。人對城市的這種依戀精神,以及由此對城市產生的奉獻之心,都是城鎮化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撐,也是城市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此,當今社會城市發展必須考慮到城市“人”的最本質的持續的需求,使每一個城市對居民來說,不僅僅只是一個生存的空間,而更是一個人性得以復蘇和生息的樂土與夢境。
城市生命力的本質在于她本身所獨具的精神內涵所凝聚的城市中的人。因此, 一座城市不僅需要有經濟基礎的支撐,也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撐。正如一個民族要有民族精神作為支撐一樣,一個城市不可缺少自己的城市精神。這種精神,是深植于一個城市文化土壤中的內在氣質,是蘊含在全體市民思想行為中的價值追求。它既能體現一座城市的傳統與特色,也能指向未來發展的理想與路徑。一座城市沒有精神就沒有靈魂,就沒有準確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沒有奮勇爭先的動力源泉。一個城市經過歷史的積淀和發展的洗禮,必然形成一種城市精神,它包括這個城市的人文歷史、倫理道德、地域特征、發展趨勢等內涵和外延,是支撐這個城市的靈魂和根基。
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的生機和活力,是前進的動力和發展的保證。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城市精神必然會不斷增添新的內涵,許多城市根據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發展遠景,提煉和培育出了自已的城市精神。如上海的“以海納百川而服務全國,在艱苦奮斗中追求卓越”,南京的“開明開放、博愛博雅、誠樸誠信、創業創新”,深圳的“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寧波的“誠信、務實、開放、創新”,大連的“創造、創業、創世”,青島的“誠信、博大、和諧、卓越”。再比如,河南省濟源市委市政府把愚公移山精神闡釋為“敢想敢干、開拓進取、堅韌不拔、團結奮斗”,并將其確定為城市精神。這些經廣泛集納民意提煉而成的城市精神,可謂“納大千于須彌之中”,彰顯了城市市民所認同的理想、價值觀和基本信念,是市民整體面貌的體現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發展之魂、文化之根、活力之源。中國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呼喚著和培育著城市精神。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城市精神對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強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城市精神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塑造嶄新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培育、塑造和弘揚城市精神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和升華。在蓬勃發展的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城市精神還需要不斷增添新的時代內涵,不斷推陳出新,這將是我們在今后城市精神建設中需要面對的新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