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23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強調扶貧攻堅是重大的“政治任務”,發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
千秋功業,關鍵在人。能否打贏一場攻堅戰,關鍵在于作戰的將率士兵。脫貧攻堅的“作戰示意圖”已經繪就,堅決打贏的“號角”已經吹響,每一場的局部戰爭如何去打,更多的是需要研究“排兵布陣”,用好局部人才,打好人才的協同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打贏攻堅戰,首先要找準弱項,打其要害。不難看出,“貧根”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缺乏生產條件,有的是缺乏技術門道,有的是愚昧致貧,有的是因病致貧,還有的是惰性使然,等等。
找到了“貧根”,才好靶向治療,對陣出兵。顯然,依靠個體擺脫貧困,一方面力量上太微薄,另一方面時間上等不及。打贏攻堅戰,就是針對不同的貧困泥潭,選派人才之兵,外面用力拉,里面用力蹬,里應外合,把貧困者從泥潭里拔出來。
比如,讓一個鄉鎮或一個村的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首先需要這樣一批黨政人才,他們有感情、講責任、懂謀略,善于站在全局角度,謀劃指揮局部脫貧攻堅戰。再比如,貧困農戶守著自己的土地,卻生產不出好的收成,這就需要農技人才進行指導,包括種什么,怎么種,銷哪里等。
當然,打一場脫貧攻堅戰,不只是一兩個人或是一二類人發揮作用,除了黨政人才,農技人才以外,還需要更多的產業人才、醫療人才、教育人才、網絡服務人才等參與到精準扶貧中來,切實解決好因業致貧、因病致貧、因愚致貧、因懶致貧等問題。
而且,打一場人才的協同戰,人才因脫貧攻堅而來,但不僅僅因脫攻堅而休。既要讓人才在攻堅戰中“點對點”地“啃下硬骨頭”,又要形成人才常態幫扶的長效機制,更要讓人才服務基層成為基層綜合發展的恒久動力。避免“人才協同戰”成為“頭痛醫頭”而引起反彈,也避免扶貧攻堅與其他發展形成“兩張皮”。
人才協同戰,還需要解決好人才來路的問題。不同的地方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用什么樣的方式派出去,必須形成“一盤棋”。需要什么樣人才的問題易于解決,關鍵如何組織選派相關人才。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幫助工作、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開展能人回歸、組織農技人才到田間地頭、開展支醫支教活動等,讓優秀人才向貧困地區、向基層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