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舉辦的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可謂人氣爆棚,機器人大會之所以被高層和經濟界人士關注,不僅在于機器人終端消費領域的擴大,更重要的是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生產是開啟中國制造“工業4.0”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實現“工業4.0”所需要的最重要智能部件就是網絡化機器人,強調智能生產,利用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將強大的機器群連接起來,實現機器之間的信息共享、自相控制、自行優化和智能生產。要求企業的信息化從車間延伸到整個工廠甚至整條供應鏈,因此工業機器人不僅是技術革命,更將引發企業乃至對應行業的戰略轉型??梢哉f,目前工業領域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革命,當我們正在追趕消費型服務業經濟的時候,智能經濟已經來了。中國經濟的產業轉型和穩定增長最終要有強大的現代工業實力做后盾,要想實現對歐美工業強國的彎道超車,中國不能放過智能工業這一機會,未來中國要圍繞創新驅動不斷開發經濟新引擎。
消費大國如何向制造強國轉變,這是中國機器人經濟面臨的第一道鴻溝。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約22萬臺,中國銷售5.6萬臺,較2013年增加 54%,約占全球市場份額25%,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然而,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產、學、研、用”脫節嚴重,難以支撐產業化發展。例如,國內從事機器人研究和應用開發的主要是高校及有關科研院所,在機器人科研方面碩果累累的同時,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很難通過有效渠道獲得、掌握研究機構的最新成果。
第二道鴻溝就是產業投資結構問題。各國對智能制造的投資方興未艾,在整個歐洲工業領域,每年投資可達到1400億歐元。其中,未來5年,德國企業在“工業4.0”解決方案上的投資將占其所有投資的50%以上,預計到2020年,德國公司每年投資將高達400億歐元,生產效率則有望增長18%。相比較而言,我們的機器人產業投資傾向于對科研單位的課題研發,對企業的扶持性政策投入相對比較薄弱,盡管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間,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多個重大項目涉及機器人領域,并通過研發補貼的方式支持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和用戶強化研發,但這些扶持計劃總體零散,難以形成協同發展,導致整體扶持效果并不理想。這亟待建立有效的公共技術平臺,以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功能部件的協同研究與突破。
第三道鴻溝也是最難邁過的一道坎,即原創性技術的培育。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造成成本高昂,價格不具有競爭力。部分高端核心零部件目前國內還無法制造,仍然依靠進口,工業機器每個關鍵技術要想取得研發上的創新突破比較困難,例如核心傳感部件和控制技術的研發項目周期一般都在3到5年,短期內難以得到明顯改觀。
總之,機器人產業將成為未來幾十年內全球制造業的角力場。面對機器人產業諸多發展鴻溝,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調動市場積極性。在明確產業戰略規劃的背景下,要強化公共服務,搭建產需對接平臺,推動自主品牌市場化應用;培育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聚;加強國際合作,鼓勵開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