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近日,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中鋼網、鋼鋼網、現代物流報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中國鋼鐵高峰論壇暨2016中國鋼材市場走勢展望”盛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辦,城市化委員會委員、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先生就新常態下的創新驅動與轉型升級做了重要發言。
要充分認識經濟增速下行問題
王忠明表示,經濟增速下行是新常態的一個典型標志,但不是根本標志。作為新常態,如果經濟增速下行的同時,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并沒有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上升的話,嚴格來講,并沒有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新常態。
同時,他指出,經濟增速下行與就業關系密切。雖然,目前經濟下行給我國帶來巨大的壓力與風險,但是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就業問題。但在未來如果企業結構沒有及時調整,導致大量企業破產,就會出現嚴重的就業問題。而一旦規模性的失業出現,反過來也會不利于企業調整結構。
中國鋼鐵業需要自主創新
我國是經濟大國,但遠遠不是經濟強國。經濟強國需要非常高水平的,至少是中高端水平的經濟增長支持。因此對于鋼鐵行業來講,也應該深入思考,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還有多大的提升空間。
王忠明認為,為達到經濟增長的中高端水平,必須依賴于創新驅動。創新驅動實際上是新常態的內在需求,沒有創新驅動就不可能實現中高端水平,甚至也不可能穩住中高速增長。他表示,創新驅動要突破思維桎梏,為此提出“創新三問”,傳統文化是扼殺創新的嗎?中國文化不容許失敗嗎?對國外的技術壁壘應該一味指責嗎?王忠明認為,在這些問題上,我們需要深入的思考,不能一概否定。
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講,技術壁壘能夠倒逼我們實現自主創新,促使我們自主增加研發投入,創造民族品牌。同時,王忠明指出,李克強總理屢次強調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十分有利于重塑中華民族的市場經濟品格。然而怎樣能夠讓草根創業創新,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權宜之計,要從依賴自然資源向依靠、開發人才資源轉變。同時,要深入思考我國的創新機制體制,中國應該從產量奇跡向品牌奇跡轉化,尤其是鋼鐵業、冶金業,要做到自覺創新,否則就不可能有更多具有中國血統的民族品牌。
轉型升級是優化產業布局的普遍取向,轉型升級是創新驅動的落腳點,或者著力點。要想實現轉型升級,中國的企業要特別注意實現三種轉化,即中國產量到中國質量的轉化,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化,以及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轉化,對于鋼鐵企業也應該在這些方面著力調整。
此外,王忠明認為簡單的講產能過剩并不科學。他特別提到最近參加的2015國民核算研究報告,該報告稱今天的鋼鐵業并沒有達到峰值,只是速度放緩。報告指出,在城鎮化過程中,住房需求不斷增長,現在人均住房僅20平米左右,而2030年要達到29平米,因此未來對鋼鐵業的需求必然有增無減。
最后,王忠明強調,對于鋼鐵業來說,轉型升級依然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任務,中國企業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方面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