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是新時期黨和政府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今天,珠三角綠色生態水網建設現場會在東莞召開,會議將對今后工作發起總動員和作出周密部署,基本目標是:有條件的鄉村基本建成與村級排污設施相配套的鄉村小型濕地,珠三角水網濕地生態功能顯著改善,2017年、2020年珠三角水網濕地保護率分別達到50%、85%,到2020年珠三角基本實現地綠水凈、香飄四季的嶺南水鄉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東時,要求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廣東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指示精神,在經濟發展領跑全國的同時,也深刻認識生態文明的重要性。胡春華書記強調,在推進珠三角地區優化發展中要保住綠水青山,堅決守住生態底線。3年來,全省各地大力弘揚“十年綠化廣東”精神,廣東綠色版圖不斷擴大,至2014年底,全省建成濕地公園達95個,面積5.85萬公頃。今天,珠三角綠色生態水網建設現場會再動員再部署,繼續推進2015年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
規劃藍圖繪就,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放在首要位置,珠三角地區以濕地公園為主體的綠色生態水網建設路徑更為明晰。廣東濕地類型多樣,濕地資源豐富,具有發展濕地公園的良好條件。把新一輪綠化廣東不斷引向深入,就是要進一步推進森林進城圍城,加快建設森林公園、綠道、園林綠地,把生態建設與水污染治理結合起來,以濕地公園為主體加快建設珠三角水網地區綠色生態水系,力爭到2020年珠三角九市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標準。濕地公園建設逐步成為珠三角地區森林進城圍城的重要抓手,目前已建成各類濕地公園39個。廣州、東莞、佛山等地近年來在河涌、庫塘等水域整治中廣泛采用濕地公園建設的理念,建設了一大批面積大小不一的濕地類開放公園,將濕地保護、恢復重建與污水處理、景觀美學、生態旅游及城鎮發展結合起來。其中,制造重鎮東莞的綠色轉型引發關注,結合水鄉特色與水污染治理,大力推進濕地公園建設,積極構建濕地保護格局。對于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珠三角而言,治理污染,構筑有效的環保體系,重塑優美的生活和居住環境,是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務。
森林進城圍城是讓森林進山、下鄉、上路、入城、圍湖、拓海,構建城鄉綠化一體化,構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綠化帶和北部連綿山體為主要框架的區域生態安全體系。盡管珠三角各地在森林進城圍城上邁開了步伐,但能利用的土地已經非常稀少,濕地公園建設需要大量土地支撐,土地問題已經成為珠三角城市進行生態建設的最大制約。這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發展觀念,堅定走綠色之路。加快建設珠三角水網地區綠色生態水系、推進森林進城圍城,不僅是城市建設的標志,更與民生利益息息相關。各級政府應積極落實主體責任,將生態一體化建設與全面深化改革、經濟轉型升級同步實施,扎實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強化自然資源的保護,同時緊緊抓住當前大力加強生態建設的有利時機,以及廣大群眾對于濕地公園的需求,把《廣東省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建設規劃》所布局的任務落于實處。各相關部門協調聯動,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從維護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保護棲息地等基本要求出發,通過人工修復或重建濕地生態景觀,最大限度保留自然濕地生態特征和風貌,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以生態文明建設力促轉型升級,基礎是生態,就是要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堅守生態紅線。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生態資本轉化為發展資本,走出一條以生態文明建設力促轉型升級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