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兼施”才能避免帶薪休假“選擇性生長”
時間:2015-08-10 10:05:18
來源:紅網 作者:高創
今年以來,中國高層多次公開強調落實帶薪休假。為推進政策落實,部分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細則。但記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帶薪休假已經開始趨于“強制性”,擬將休假情況與單位、個人的考核、評優等掛鉤,這是制度善意還是矯枉過正,引發討論。(8月8日中國新聞網)
官方年內五提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一方面顯示出政府對職工的權益保障和人文關懷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帶薪休假制度的運行和落實弊病。而在帶薪休假現實的制度體系中,既有頂層《勞動法》的原則規定,也有《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法律保障,但落實起來卻依舊千差萬別,甚至大打折扣。
根據人社部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帶薪休假落實率約為50%。落實帶薪休假比較好的主要集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而一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落實起來相對較差。從不同的落實主體不難看出,帶薪休假仍具有選擇性地生長,原因也不外乎兩點:一是中小企業承擔成本能力有限,盈利手段單一,帶薪休假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企業既有成本與利潤的二次調節,在以企業主主導話語權的運行模式下,如果連“休假”都成了奢談,更遑論“帶薪”了。
二是“休假權”與“飯碗”打架,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份報告稱,42.4%的職工“不休或未休完帶薪休假”的原因是“擔心休假影響前途”。換言之,除了企業本身不主動落實的原因之外,職工“不好意思開口”,擔心“領導有看法”,最終演繹成不休假是常態,從某種視角來看,這樣的常態何嘗不是種病態?
因此,在現行法律和制度框架內,想要改變帶薪休假在實際操作中“落實難、執行差、監督乏”的現實難題,還應當從“工具箱”中取出更加有力且對口的工具,“軟硬兼施”,改良帶薪休假“選擇性生長”的現實土壤,讓帶薪休假真正成為普惠。帶薪休假,政策設計飽含善意,制度初衷充滿溫情,但在落實上卻打了折扣,不少職工享受不到休假紅利,感受不到帶薪休假制度的良苦用心,而這也正是各地出臺配套休假“硬規定”讓制度真正落地的原由所在。
剛性的“硬規定、“硬執行”少不了“硬執法”、“硬監督”。帶薪休假難落實,除了上述分析的兩方面原因外,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違法成本過低甚至為零”。目前來看,所謂的強制“硬規定”仍舊局限在機關事業單位,而對中小企業職工而言,一方面是迫切期待管理部門給出休假制度規范的細則,另一方面是通過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增加檢查帶薪休假執行環節、督促規范企業落實等“硬舉措”來改變困境。
當然,“硬舉措”需要“軟著陸”,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在年度目標任務里多了一項“落實休假比例”,一方面,以看得見的數據來進行剛性考核,避免職工休假時的羞答答心態。另一方面,對落實帶薪休假人數給予一定適當比例,以可調機制進行休假“軟著陸”,既保證職工帶薪休假權利,又充分考慮在特殊情況下不休假的自由,這樣才不會矯枉過正,真正避免“一刀切”。當然,諸如“對應休未休假天數按照日工資3倍支付報酬”一類的彈性舉措,都不失為一種柔軟的休假調節工具,只有在休假執行上“軟硬兼施”,才能避免帶薪休假制度“選擇性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