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會上,學者周飛舟提出,城市建設核心問題是人,產業和公共服務只是手段。他認為,辦一個企業,農村居民過來就業創造了城鎮化;蓋了一個好的學校,家長陪讀買房定居,也是造就了城鎮化。但是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做法,對于城鎮化率實質的影響,其實非常不同。
以下為現場實錄:
周飛舟:我非常同意剛才各位講的,包括書記和市長談的,人的問題是核心,產業和公共服務是抓手,就是是手段。我個人是個學者,我一直全國各地做城鎮化的調研做的比較多,我特別關心的是引領的政策,建立在實際發生情況的基礎上。比如說阜陽一千萬人,城鎮化率每年提高兩個百分點,也就是二十萬人,作為社會學者的工作人員,我非常關心這二十萬在這一年里,由農村變成城市人的人群到底是什么特征、什么年齡?到底是到了新區來住,還是在老城區住,還是在縣城,還是搬到了城鎮上,這是一群什么特征,他們什么特征,為什么變成了城里人,是從外面返鄉的人,還是就是本地人?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關鍵,而且全國各地很不相同,可能阜陽有自己的特點,我對阜陽并不是太熟悉,第一次來,如果我們發現其實辦了一個企業,這對推動城鎮化率的貢獻率最高的,或者蓋了一個好的中學學校,周邊的房地產房價立刻就漲了,很多人買就是為了孩子上學或者陪讀,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做法,對于城鎮化率百分點的影響,其實非常不同,而且我們歷史的看待,比如說近十年或者近五年,每年每一個因素對城鎮化率增長的點可能有很大的差別,其實我是覺得剛才的判斷是沒有問題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城鎮化,抓手是產業、公共服務,具體比如說什么樣的公共服務,道路最重要,還是學校最重要,誰的貢獻率最大,哪一種產業對于我們城鎮化的貢獻率是最大的,這個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