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市統計局了解到,“十二五”以來,我市快速推進新型城鎮化,目前城鎮化率已達到37.5%,城鎮人口增加到293.4萬人,全市城市面積達332.7平方公里。其中,阜城建成區面積超過110平方公里。
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
“發展壯大皖北城市群……力爭到2020年,蚌埠、阜陽、淮南發展成200萬人口左右的特大城市。”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建設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的意見》,明確支持阜陽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
“十二五”以來,我市始終把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作為大事、要事,深入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布局調整,全力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使發展新型城鎮化成為富民強市的戰略支點。
在此背景下,我市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城市規模明顯擴大。據統計,2014年底,全市城鎮化率達37.5%,比2010年提高6.0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城鎮人口由2010年的239.3萬人增加到293.4萬人,四年凈增城鎮人口54.1萬人,年均增長5.2%,城鎮人口年均增長速度快于同期全市常住人口增長速度4.5個百分點。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全市城市外延和新區不斷擴大。2013年以來,我市加快建設阜城城南新區、職教園區、泉北新區及阜合現代產業園區等城市新區,著力構建阜陽城市經濟圈。截至目前,全市城市面積達332.7平方公里,其中,阜城建成區面積由2010年的76.4平方公里擴大到111.68平方公里。
功能日趨完善城市更宜居
“城市到處可見建設工地,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設施都有了提升。”這是不少人對阜陽變化的直觀感受。近年來,我市城市建設投資規模迅速擴大,2014年,全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達142.8億元,同比增長27%,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17.7%。
在阜城,隨著城鎮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城鎮道路、公共交通、信息網絡和水、電、氣、醫療衛生、教育、環境保護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對城鎮人口及經濟社會活動的容量大幅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心城區的城市承載力,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與此同時,阜城的“內涵”也在提升,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啟動,智能公交、公共自行車系統陸續投入運營,新添置150臺空調公交車;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由2010年的2290個增加至2647個,衛生工作人員由2011年的3.28萬人增加到4.35萬人;今年以來大力實施園林綠化提升行動,全年將新增400萬平方米綠地。
各縣市的建設步伐也在加快。2011年至2014年,太和縣、潁上縣、界首市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為34.7%、29.1%、27.3%,均高于全市21.76%的年均增速。目前,各縣市均啟動了城市新區建設,潁上縣在2012年還獲得了我國城市園林綠化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城鎮化進入較快發展階段
盡管城鎮化進程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是,與全省相比,我市城鎮化水平仍然滯后。
“2014年,全市工業化率35.8%,城鎮化率37.5%。依據美國學者錢納里的發展模型來解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關系,即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城鎮化率應該是在60%以上。”有關專家表示,以此作為參照,阜陽城鎮化仍有很大空間。
根據國際經驗,城市化率在30%-70%區間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據市統計局分析,當前我市城鎮化水平正處于較快發展階段的初期,阜陽城市經濟圈、5個縣級城市、165個鄉鎮的體系,使我市具有較強的城鎮人口承載能力。未來的發展中,我們一方面要做大做強區域中心城市,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將阜陽發展成為“引領皖西北、輻射豫東南、聯動黃淮海、融入長三角”的區域中心城市;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縣級中等城市和中心鎮建設,以經濟實力提升促進城鎮產業結構升級,增強小城鎮的吸納力。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的城鎮化為目標。從農業人口向城市人口的過渡,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變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變化。”市統計局有關同志分析說,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必須要完善勞動就業服務、社會保險、社會服務、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教育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不僅要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在文明意識、價值觀念、文化素質等精神層面大有作為,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城鎮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