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陳舊的老房子,住進環境宜人的現代小區,坐享完善齊全的配套設施,還能在城里擁有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晚上在熱鬧的文化廣場鍛煉身體……
這樣的新型城鎮化美妙圖景,無疑是打動人心的,而這一切,嘉興在盡力繪制。目前,《嘉興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方案(2015-2017)》(以下簡稱《方案》)已經出爐,我市正努力以試點城市為契機,努力打造國家級城鄉統籌的示范區和新型城鎮化的樣板區。
嘉興的目標是什么?
工作方案已出爐
在新型城鎮化的探索中,嘉興路子一直備受關注。今年2月4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公布,江蘇、安徽兩省和寧波等62個城市(鎮)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嘉興作為全省唯一開展試點的地級市名列其中。
國家級試點“試”什么、怎么“試”?翻開嘉興的《方案》,答案躍然紙上,嘉興正在積極破解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遇到的問題。
“《方案》圍繞著建設‘兩美嘉興’、打造江南水鄉典范的目標要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優化產業、空間與社會組織結構為關鍵,以建立‘多規合一’與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完善農村產權與行政審批制度、加快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重點,探索走出一條發展結構新、產權制度新、公共服務新、要素支撐新和標準體系新的嘉興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那么,嘉興的目標又是什么呢?《方案》中的兩組數據彰顯了未來幾年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將更加明顯:
到2017年,城鎮化率由2014年的59.2%提高到65%,社會養老、醫療保障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基本形成空間布局科學合理、產城融合轉型提升、基礎設施配套銜接、公共服務城鄉均等、社會保障城鄉覆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鄉生活富裕和諧的嘉興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新局面。
到2020年,城鎮化率在70%以上,新型城鎮化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城鄉一體化發展長效機制全面建立,社會治理體系基本完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多規合一”與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的嘉興模式基本成型,成為國家級城鄉統籌發展的示范區和新型城鎮化的樣板區。
新型城鎮化帶來什么?
“從鎮到城”的跨越樣本
很多人不禁要問,走新型城鎮化之路到底能給老百姓帶來些什么?
“七星撤鎮建街道啦,我們家不在‘鄉下頭’了。”上個月,住在七星湘湖社區的居民老王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原來,上個月6日,七星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原先的七星鎮建制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南湖區七星街道正式掛牌成立,這意味著從此將代之以街道的模式來對轄區進行管理。
事實上,作為湘家蕩區域的重要部分,七星正一步步經歷著“從鎮到城”的跨越,當地居民的生活漸漸與城市居民同步,而這正是與新型城鎮化探索緊密相連的。
“幾年前,我們通過‘兩分兩換’住進了社區,就跟城市里的居民一樣生活。”老王告訴記者,住進社區后,起初不少人有所擔憂,不過,新的生活很快讓他們告別了那絲絲鄉愁,用上了嘩嘩的自來水,坐上了開往市區的公交車,要看病家門口就有社區醫療中心,“可以說,生活配套設施很齊全,我們生活得很愜意,也比以前幸福了。”
同時,數據顯示,七星當地初步形成了新型市鎮區、生活配套區、休閑度假區、服務業融合發展區等城市區域發展格局。“去年,我們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48.75億元,財政總收入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萬多元,七星當地已有95%的居民入住了新型的城市社區,各類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七星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七星當地的城鎮化水平、經濟社會發展還將跟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步伐不斷推進。
七星樣本,是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一隅,據了解,目前我市共有43個建制鎮、31個街道,全市的城鎮化率已接近60%,快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全市農民轉移就業率達89.6%,統籌城鄉發展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是全國城鄉差別最小的地級市之一。
嘉興的行動是什么?
建立健全多種體制機制
伴隨著日益加快的城鎮化建設步伐,嘉興向著“新型城鎮化格局更加優化、產城融合發展創新動力更足、城鎮化推進機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務均等化覆蓋更廣、城鄉一體化發展邁向更高階段”的目標邁進,任務也顯得更加艱巨。
為此,《方案》提出了建立健全全市域統籌規劃建設體制機制、產業優化發展體制機制、“就地”城鎮化體制機制、新型城鎮化資金籌措使用體制機制、全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等幾大重要體制機制。
其中,“規劃”內容是《方案》中首要提及的。目前,我市正在創新規劃編制管理,牽頭深化“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試點工作,將多種規劃全面融合,并且走在了全國前列。
“當前,我們要以實施‘多規合一’為突破口,努力建立健全全市域統籌規劃建設體制機制。”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方案》,到2017年,我市“多規合一”的“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將基本形成,“1640”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空間布局結構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和中小城市、小城鎮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眼下,人們常常會被各種規劃“搞暈”,尤其當飛快的城市建設腳步邁向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區域,企業生產與居民生活之間似乎免不了產生沖突。為此,實現“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就是要形成包括基本農田保護邊界、生態控制線邊界、城市開發邊界、產業區塊控制線等“多規合一”控制線管控圖,統籌城鄉資源保護利用。
見到理想中的美好圖景
還得跨越哪些欄桿?
固然,美好的城鎮化生活值得每一個人期待,而理想中的城鎮化圖景應該是不僅能讓農民進得了城,還要能讓農民留得下來,并且能夠讓進城農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顯然,在“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的探索過程中,還有很多欄桿需要我們去跨越。采訪中,幾位身處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的市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大橋鎮黨委書記姜衛東:新型城鎮化就是要打破以往開發區概念,開發的地方越來越富了,不開發的地方發展停滯不前,不開也不發。其中,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
市政協委員、嘉興市潛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沈福良:我最關注的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是否跟著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步伐一起上升了?現階段,我們要破解新型城鄉居民的住房、醫療、教育、戶籍制度等多個難題。
海鹽澉浦鎮澉東村村民徐瑞章: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民,我發現家周邊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一點不比城里差,而我認為所謂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要“以人為本”,吸收失地農民,能給我們多提供一些保障,這樣生活無疑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