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粵東西北地區以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為抓手,重點著眼于城市功能、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宜居以及文化傳承等方面建設工作,不僅拓展城區空間,還實現人口聚集、功能提升、承載能力和經濟實力的增強。
數據顯示,2014年粵東西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6%,比珠三角地區高15個百分點。粵東西北區域城鎮發展體系不斷完善,城鎮化率達48.8%,提高0.8個百分點。
根據《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2015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求,接下來粵東西北地區將繼續積極穩妥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務實推進新區建設,優化區域城鎮體系,科學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
12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超一千平方公里
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作為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三大抓手”,也是粵東西北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舉措。數據顯示,12個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超一千平方公里,同時粵東西北各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規劃正加快編制,規劃體系加快完善。
2015年4月,在廣州組織召開的河源、梅州、陽江、清遠、潮州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規劃專家審查會上,專家一致通過規劃審查。目前,幾個地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規劃編制單位正加快根據專家審查意見,對有關規劃內容作進一步修改完善。
其中,作為在粵東西北地區中第一個編制完成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規劃的地市,清遠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規劃編制工作,為擴容提質工作定下發展框架。通過編制《清遠市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清遠市加油加氣站專項規劃》、《清遠市區環境衛生專項規劃》、《清遠市中心城區公交系統整治及近期建設規劃》、《清遠市防洪排澇、城市豎向及排水工程專項規劃》、《清遠市供水及消防工程專項規劃》、《清遠市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有力推進了清遠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工作。
同時,清遠還通過加快推進中心城區“三舊”改造和“退二進三”,促進清城清新一體化及新老城區的融合發展。組織開展新舊城區控規整合編制工作,進一步優化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整合零散產業用地,完善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提高產業聚集度。推動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商貿會展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完善教醫文體等公共服務設施,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潮州則以城市擴容提質和交通擴網提速為抓手,全面推動年度計劃投資162.2億元的74個市重點項目建設。其中,圍繞打造“一中心三片區”的城市發展格局,突出重點加快韓東新城起步區建設,加快推進沿潮州東大道的征地拆遷工作,大力推進潮州大橋、韓江東西溪大橋、潮州特色產業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同時,配合推進寧莞高速、潮惠高速潮州段建設,加緊完善廈深高鐵潮汕站功能,加快國省道改造工程建設,抓緊實施一批縣鄉公路改造、大修項目,不斷完善立體交通網絡,為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和新型城鎮化打通交通經脈。
新區建設全面啟動 39項專項規劃編制完成
目前,新區起步區建設也全面啟動。粵東西北12個新區39項專項規劃基本編制完成,多數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100%。截至今年5月,121億元的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已完成對13個市(含肇慶市)投資放款70.83億元,重點投向新區一級土地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各地市積極引導布局一批產業項目,加快汕頭雅士利總部大廈、梅州芹洋半島品牌戰略總部經濟、南方(揭陽)潮汕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韶關市還通過修繕舊廠房舊宿舍推動首批18家市級行政機構入駐新區。
以云浮市為例,緊緊圍繞“三大抓手”,把城市新區和重點片區建設作為擴容提質的重要發展平臺,通過新區建設推動中心城區擴容,發展態勢良好。數據顯示,2015年新區重點建設的39個項目計劃投資507.94億元,年度計劃總投資87.18億元。新區被列入省2015年重點建設項目(草案)6個,計劃總投資15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5.7億元;被列入市重點建設項目12個,總投資276.5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6.67億元。
湛江市也緊緊圍繞“三大抓手”,把城市新區和重點片區建設作為擴容提質的重要發展平臺,通過新區建設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據了解,湛江將海東新區作為擴容提質的主戰場,開發建設進展順利。海東新區完成征地1809畝,回收灘涂4905畝;動工27個項目、14個項目建成,完成投資43.7億元;海東快線加快建設,完成投資計劃61%;成功爭取9.3億元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股權基金。
粵東方面,汕頭海灣新區東海岸新城累計投資約100億元,圍填海工程全面完成。通過加快汕頭海灣新區和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實驗區的建設,構建面向海外華僑華人的集聚發展創新平臺,建設跨境金融服務、國際采購商貿物流、旅游休閑中心和華僑文化交流、對外傳播基地。
而粵北重鎮韶關則加快推進芙蓉新區起步區建設,據了解,芙蓉新城在建項目完成投資9.1億元。總工會文體活動中心、省檔案備份中心等項目相繼落戶新區;農信社、人保財險、中海投資、實驗學校二期等項目已完成土地摘牌工作;盆景山公園、客運樞紐站、芙蓉隧道、綜合商貿市場等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碧桂園太陽城、恒大城、保利大都會等大型商住小區漸成規模。
產城融合步伐加快 城鎮化率達48.8%
2014年,粵東西北區域城鎮發展體系不斷完善,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率達48.8%,提高0.8個百分點。推進“廣佛肇+清遠、云浮”、“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陽江”三個新型城鎮群建設。重點推進汕潮揭同城化、廣清一體化等區域融合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同時,為提高城市吸引力,聚集人氣吸引人才,不斷加快交通、市政、教育醫療等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建設,加快產城融合步伐。據了解,粵東西北推動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優先在新區布局,12個新區在建學校、醫院達24所。
省住建廳廳長王芃多次強調,對粵東西北城市而言,“擴容”不僅指城區空間拓展,還包括人口的聚集、功能的提升、承載能力和經濟實力的增強;而“提質”是要做優城市質量,包括城市功能、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環境質量、生態宜居、公共安全、城市特色以及文化和歷史傳承等。
以云浮為例,交通基礎設施方面,云浮新區共規劃建設43條道路、1個綜合交通樞紐,計劃總投資額約9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91億元;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云浮新區第一污水處理廠(首期工程)已完成立項、環評評審、水土保持等工作,西江新城天然氣項目已安裝天然氣管道約20公里;文教醫療項目方面,目前在建和達成建設意向共有4間學校、1間醫院,其中廣東華立科技學院已投入使用;城市綜合體項目方面,中央商務區規劃建設城市綜合體項目6個,目前已動工4個;信息基礎設施方面,云浮市云計算產業園(云谷)正在開展選址、規劃工作,計劃2015年動工建設,云浮高新區已建成一幢科技企業孵化器綜合大樓,現有20家信息服務企業入駐。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綠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市也是粵東西北城市發展中的重點方向。目前,揭陽市按照創建20個“綠色社區”和20個“綠色小區”的總目標,制訂“綠色小區”創建規劃,已完成20個“綠色社區”和20個“綠色小區”的創建任務。
而茂名則在2014年9月成立了市生態控制線劃定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著手開展《茂名市中心城區生態控制線的劃定》的規劃編制和水東灣新城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的建設工作,全力推進水東灣綜合整治開發項目。
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清遠先后出臺《加快推進寬帶普及提速的實施意見》和《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開放公共建筑支持寬帶網絡建設的通知》,部署3G/4G無線網絡、WiFi熱點、光纖到樓入戶和寬帶進村入鄉等目標任務。
此外,充分挖掘、提煉清遠市特有的廣府文化、客家文化和瑤壯文化,結合《清遠市名鎮名村規劃》,保護有歷史價值的古村落、古建筑,重點打造橫荷街道玉塘村等一批具有清遠特色、體現郊野風光的名村特色村,加強人文城市建設。
典型案例
產城融合聚人氣 城市提質換新顏
走進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客天下”,清秀的客家小屋、轉動的水車、茂密的植被映入眼簾,來往的游客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采石場和養豬場的舊貌。
據了解,如今“客天下文化旅游產業園”,已建成包括客家小鎮、國際婚慶廣場等在內的9個小鎮和8個度假區,形成了集客家文化、生態旅游、婚慶影視、觀光農業等為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園區。項目入選全省現代產業500強,累計上繳稅收近億元。成功容納居民超過20萬人,解決就業近2萬人,實現了從農民到市民的改變。
“我們將客家建筑、飲食、服飾、山歌等風情民俗結合起來,發展成集觀賞、娛樂、休閑等在內的文化旅游項目,借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客天下”項目開發主體鴻藝集團董事長助理姚若行介紹。
產業的發展為當地及周邊地區提供了近2萬個就業崗位,不僅為農民們帶來了經濟收益,還直接改善了居住條件,他們從農居遷至樓房,加上周邊配套的學校、醫院和商超等設施,生活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此外,梅州正在加快推進現有9個園區的申報工作,目前經省認定(納入)和享受省產業轉移政策的有6個,并積極申報省擴能增效專項資金,推動產城融合促發展。
借著良好的勢頭,梅州不斷吸引新的項目入駐。據介紹,引進的萬達廣場總投資就達60億元,建成后可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江南新城、梅縣新城共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7個,總投資805.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6個、50億元以上項目5個。
據了解,江南新城首期范圍用地已基本完成征收,并充分利用廣州對口幫扶等政策機遇,建立聯合招商機制和招商信息共享平臺,成功引進了中梅電子商務孵化港等大型優質項目等。同時,努力拓展梅縣區新城,完善新城規劃體系,并加快推進新城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推進寶麗華集團經濟總部和客商銀行建設項目等。
目前,《梅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已經完成了總規綱要成果,《梅州市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建設規劃》已于今年5月14日通過由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審查會。同時《梅州新區(江南新城)規劃優化》和《“豐華興梅”產業集聚帶規劃》已獲得了市政府批復實施,正在加快推進梅州市綠色生態示范城區規劃。
專家點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夏鋒:
注重以人為核心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關于如何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助理夏鋒表示,除了注重合理的產業定位和支撐,還要重點發展公共服務水平。
粵東西北各地市發展的環境和條件不同,具有各自的特點,要以產業作支撐,形成向外圍輻射的區域。這其中,要注意發展產業的集聚效應,進行合理的產業定位。
我們談產城融合,但產業結構并不是盲目投資,而是那些適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所需要的醫療、教育、文化等等的生活型服務業和生產型服務業。要發展那些適合人口城鎮化需求的產業結構,只有針對需求才不會造成大規模產能過剩,才能實現有效率的可持續發展。
過去攤大餅的模式越來越難以持續,不再是一味追求速度,而是更強調質量和提高。所以我們從規劃編制階段就要尤其注重以人為核心,在新區建設和引進重大項目時強調基本公共服務配套對于提高城鎮對人口吸納能力的重要性。
要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戶籍、子女入學教育、醫療、養老、保險等領域提供完善的保障。同時,也要注重生態宜居、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