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烏山風景區附近,有五個“孿生”公交站臺名,分別是烏山站、烏山西路站、烏山路站、烏山路口站、烏山橋西站。這五個站點分布在烏山西路、烏山路、白馬路,不僅弄暈不少外地人,連一些福州人也搞不明白。市民建議有關部門將這些“孿生”公交站另行命名,以示區別。(7月6日《海峽都市報》)
一個烏山風景區,其附近竟然有5個“孿生”公交站臺名,而且雖然個個都冠以“烏山”,但到底哪個站名是“烏山風景區”卻根本看不出來,這種“模糊不清”的公交站名,別說外地人,就是福州當地人恐怕也會給弄糊涂了。
其實,這種公交站名混亂的情況并非福州一地,而是在各個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就連北京、廣州、深圳這些現代化大都市也都經歷過公交站名混亂帶給城市管理麻煩、民眾抱怨的陣痛。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公交站名混亂不堪的情況?竊以為,最關鍵的原因在于多頭管理,缺乏統一的規劃,在審核公交站名時人人都想負責,人人又都不負責,最后導致把關不嚴;其次是圖省事。用名勝古跡、路名等這種現成的名字來命名公交站,既方便又省事,相關部門就用不著絞盡腦汁來給公交站取名字了;三是相關部門在城市管理上仍未跳出粗放化管理的窠臼。實際上,無論是用名勝古跡,還是用路名來命名公交站名,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名勝古跡的區域很大,而隨著城市的改造和擴大,道路也變得很長,如果單純以景區、路名來命名公交站,很可能會出現南轅北轍相去甚遠的情況,這樣不僅公交站名名不副實,而且會給民眾、游客造成不應有的困惑和麻煩,可相關部門在命名公交站名時并未考慮到這一可能出現的情況,說明我們在公交站命名上存在調查不夠深入、審核不細等問題,才致使站名與現實嚴重脫節的情況。
公交站名看上去不過是一件小事,但這種小事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更關系到一個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一個好的公交站名不僅能方便民眾出行、游客游玩,而且能反映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城市風貌,體現一個城市的人文情懷,因此,我們在命名公交站名時絕不能等閑視之,更不能隨心所欲,信手拈來,而是要根據方便市民出行、記憶和稱呼的原則來命名,并盡可能細化公交站名,盡可能地保留老地名,這樣不僅能清晰地標注出站名的具體位置,也能保留城市的文化和歷史記憶,既能使公交站名具有城市向導、指南的實用功能,又能把公交站名打造成一張城市名片。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應開門納諫,在公交站名命名上廣泛征求民眾的意見,把容易產生歧義、混亂的站名消滅在命名之前,這樣也就不會出現上述五個“孿生”公交站臺名這種不堪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