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廣州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的調整實施,“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已全部放開公積金房貸業務,購買首套住房、二套房時首付比例降為最低二成和三成,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亦不同程度上調。全國已有超百個城市發布了公積金松綁政策。然而公積金申請放貸流程并未提速。廣州公積金從申請到放款至少需一個半月,甚至要等兩個多月。北京公積金放款時間最快也要2—3個半月左右。(6月10日中國新聞網)
公積金放款需要“等貸”兩三個月,其實不算最長的。據報道,在揚州新申請公積金貸款,等候時間可能要三四個月。而筆者所在城市,據說有人需等候半年,這種慢長“等貸”,要是在往年的上半年,絕對不會出現。很多城市的一些在售普通住宅,已不支持公積金貸款,因為在開發商看來,放款快,意味著能迅速還貸款、投資,可以賺錢;放款慢,開發商不能“錢生錢”,還要支付貸款利息,他們只能“嫌棄”公積金貸款了。
如此一來,公積金貸款松綁的力度再多么強大,又有多少實際意義?住房公積金貸款因利率較低,能縮減購房成本,一直廣受全國各地購房者的青睞。為使這一項原本取之于民、理應用之于民的長期住房儲金,發揮充分的效用,相關部門不斷力促各地松綁公積金貸款政策,釋放合理的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然而到了地方,卻陷入了“一邊松綁,一邊拉長‘等貸’時間”的窘境,政策善意從何釋放?
每當有輿論質疑公積金放貸時間漫長,管理部門總會解釋,今年以來,隨著公積金貸款政策不斷松綁,公積金貸款需求呈爆發性增長,加劇了資金緊張,有的地方公積金甚至鬧起“錢荒”。其言外之意是,公積金“資金池”面臨入不敷出。真實情形到底如何,恐怕只有管理部門最清楚。前不久有報道說,公積金繳存及使用信息處于“暗箱”已久,已連續六年未對外披露詳細情況,其“資金池”面臨入不敷出,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雖然也有報道稱,今年4月以來,我國內地31個省(區、市)中,已有30個向社會公開其公積金年度報告,據說這為了滿足存繳職工的知情權,但也僅是一堆讓人不明就里的數據,被網友稱為“粗疏的透明”。公積金資金緊張、貸款壓力巨大之說仍不能讓人信服。公積金貸款在漫長“等貸”過程中,反倒可能被一些人當作“私積金”,搞暗箱操作、“插隊放貸”——貸給有權有關系者,貸給有路子的炒房者,其他人只有慢慢等著。
即使存在公積金入不敷出之困,也可想辦法化解。公積金使用存在地區不平衡,有的地方使用效率高,有的地方使用效率低。然而,我國公積金管理體制是各地各中心及分中心獨立運作、不能互通有無的管理體制,無法像銀行那樣可以同業拆借,導致有的公積金亟待“輸血”,有的公積金又在“沉睡”,“旱澇不均”。改變陳舊的管理體制,使公積金可以調劑使用,能從一定程度上消除購房者的漫長等待,提振房地產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