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武士)集團,作為武裝集團起著保衛貴族階級、維持城市治安、維護已開墾農田的作用。12世紀后期權力逐漸增大,最初得到強大權力的平氏,在京都建立根據地的同時,為與大陸開展貿易在現在的神戶開設了港口。
將平城京疊加至現在的奈良
12世紀末,一直與平氏對抗的另一個武士集團——源氏將平氏消滅,確立了權力。作為和貴族政治(朝廷)相分離的政權,1185年以后,在東日本的鐮倉設立了幕府(中央政府)。在日本史上,將這個時期以后叫做“中世紀”。源氏幕府在這個地方一直存續到了1333年。
源氏選擇鐮倉作為其幕府所在地的理由是,為了避開過去的遺留勢力集聚的近畿(京都及其周邊),另外一個重要的理由是這個地方的自然和地形是南側靠海,其他三面環山,有利于防御。 為了和宋朝進行貿易在海邊建立了港口,但是因為海象條件不合適,最終停止了。
鐮倉的地形
在現在的鐮倉地圖上標記了13世紀的街道
它以京都(平安京)的朱雀大路為參考,把從海邊開始向北的大道(后稱為“若宮大路”)作為城市的中軸線。東西南北每隔100米建設街道。在若宮大路的東西約300米處建有與它平行的“小町大路”和“今大路”,形成了南北的主干道路。東西方向上,從北向南建有橫大路,大町大路,東大路。這六條大路所呈現的稍稍歪斜的格子狀街道結構,繼承了古代城市(平城京、平安京等)的都城制城市的建設理念,但是與古代城市相比規模較小,與自然條件相適應為其顯著特點。與“理念型”古代律令政治產生的理念過多(也就是沒有與當地的自然地形相適應)的古代都城制城市相比,武士階級的“重視現實”的理念也在城市規劃上體現了出來。
幕府城市鐮倉,因內亂在1333年被燒毀。京都再次成為幕府所在地。此后鐮倉衰敗。可以想象那種在田地里散落著許多寺廟的田園風光。在江戶時代后半期(18—19世紀中葉),這里成為歷史名勝地,很多江戶(東京)的游客來此旅游,這里才恢復了些許繁華熱鬧。
鐮倉再次重回人們的視線是進入近代之后。它作為療養城市再次被關注。新時代的新興中產階級,隨著到海邊療養的這股風潮,在鐮倉購買海濱別墅。在東日本,鐮倉有悠久的歷史、眾多寺院神社矗立、面向大海、三面被蒼翠的群山環抱。新時代的政治家、經濟學家、高級軍人、知識階層、藝術家們在此建造別墅或療養,鐮倉成為了這樣的城市。
之后,隨著19世紀末鐵路的發展,鐮倉進入了東京通勤圈的范圍,作為中產階級的睡城得到了發展。從東京和大阪之間的鐵路干線——東海道線分出了支線(橫須賀線)。分支點的大船地區作為交通要道在近代發展成為產業集中地帶。鐮倉古都這個城市位于大船分支點向支線延伸的一側。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增長期的開發浪潮也波及到了這個古都。13世紀的幕府所在地、現在的鶴岡八幡宮的后山,因為要建造公寓而面臨被破壞的危機。反對開發、保護古都的市民運動高漲,1966年制定了“關于古都歷史風土保存的特別措施法”。 古城舊街道的主要部分和周圍的綠地作為“歷史風土保存地區”,在該法律的保護下,房地產開發行為被嚴格限制。類似于這樣的城市保護措施是日本初次在法律上進行的嘗試。現在,古都鐮倉作為旅游、歷史、宗教城市匯集了很多人。鐮倉市全市面積為40km2、人口為17萬。
歷史風土保存地區等
這里介紹了“中世紀”的代表城市鐮倉。中世紀古城鐮倉的功能是政治中樞。還有很多的佛教寺院在此。在大型的佛教寺院里,很多僧人學習當時最先進的佛教知識—禪宗,從中國大陸而來的僧侶也在此居住,鐮倉宛如中國的一個小城市。
不只是在日本,中世紀是“多元的”。城市也有宗教城市、港口城市、貿易城市等多種形式。宗教城市中有大規模的寺院,作為大陸及國內流通據點的港口城市等也都得以發展。另外,比如(翻譯注:日本一個城市)這樣的貿易城市,有交易廣場,城市的運營也交給了市民,由此產生了近代化發展萌芽——市民性共同體(自治)。